14292270_10208654991910023_1369802079390675515_n.jpg

  台灣到葡萄牙任何一個城市,都必須經過歐洲的一個城市中轉,因為同行的朋友沒有去過西班牙,且十幾年前遊歷巴塞隆納的美好記憶仍舊令我難忘,於是就選擇了在巴塞隆納做為中轉站。再度踏上西班牙,對這個國度的緩慢步調又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杜拜轉機來到巴塞隆納,下了飛機便快步走向海關,結果不知怎麼的,一群人全卡在入關的通道口,本想可能是人多,慢慢疏通就可通過了,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兩個多小時,等候的人龍漸漸有人鼓譟了起來,當廣播系統播出:Welcome to Barcelona Airport, 站在後方的西方人馬上回道:This is not a welcome。慢慢接近通關口,看到通關窗口的燈多亮了幾盞,猜想可能原本處理通關的海關去吃飯了,處理的人太少才會無法消化這麼大量的入境人潮,還好入關後,還來得及去參觀已經訂好門票的聖家堂。

  如果說來巴塞隆納沒看過高第的建築等於是沒來過巴塞隆納,應該很少人會持反對意見吧!而高第的建築中,又以聖家堂最不能錯過,因為聖家堂是唯一還沒完全蓋好就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築。現在要去參觀聖家堂已經很方便,在網路上可以預先訂票 (http://www.sagradafamilia.org/en/),節省在現場排隊買票的時間。

聖家堂 (Sagrada Familia)

  十幾年前和姊姊與妹妹第一次到聖家堂,那時候教堂內部還沒完工,但光是透過模型了解聖家堂整個建築概念,就讓我們感到震撼與動容,十年後再訪聖家堂,教堂外觀立面與內部已經完工近70%,對於這座建築物的結構造型與故事,心中仍舊感到悸動,特別是站在教堂中殿,看著陽光透過彩繪玻璃投射在充滿自然線條的內部牆面折射出的美麗光影,有種神聖又溫暖的感受,久久無法將視線移轉。

  聖家堂帶給人的感動,不僅是高第從自然取材的建築概念,更在於這位現代建築大師以堅定的信仰將自己奉獻給聖家堂。在受委託建築聖家堂之前,高第在巴塞隆納已經是一位聲譽卓著的建築師,許多的富商與中產階級都委託高第設計宅邸,像是知名的巴特羅之家 (Casa Batlló) 與米拉之家 (Casa Milà)。高第開始承接聖家堂的設計是在1883年,到了1914年,他已不再承接其他的建築設計委託,全心全意投入聖家堂的建設,直到1926年6月10日,他不幸被電車撞上而辭世為止。

  高第建築的聖家堂,同時結合了哥德式和拜占庭式教堂的傳統特色,目的是要透過建築傳遞基督的信仰以及福音傳播者所要傳達的訊息。聖家堂整個建築外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直立高聳、造型像是玉米筍般的塔樓,象徵虔誠地仰望著上帝。高第設計的塔樓一共有18座,每一座塔樓都有不同的意義,中央的塔樓代表耶穌基督,圍繞在中央塔樓四周的四座塔樓則象徵著基督的教義,東面半圓壁龕上的塔樓有著聖母瑪利亞被加冕的雕像,其餘的12座塔樓則是耶穌的12個門徒,見證著耶穌基督的言行。這12座塔樓分別位於聖家堂東、西、南三個立面,亦即「誕生立面」(Façana del Naixement,位於東側)、「受難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位於西側)和「榮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位於南側)。目前僅有誕生立面和榮耀立面的塔樓已經完工,包括中央塔樓等10座塔樓還在建築中。

  信仰虔誠的高第認為只有上帝才能創造萬物,他能做的只有模仿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結構,而聖家堂的建築體就是模仿自然而來,為了要找出順應地心引力的穩固結構,他將一小包一小包的鉛袋綁在線上,讓成串的鉛袋組成下垂的弧線,那就是聖家堂的模型,那些鉛袋下垂所形成的拋物線就是聖家堂18座塔樓的基本形,在聖家堂的博物館還保有這個模型,想要了解聖家堂也一定要前往一看。

  建築聖家堂是因為18世紀的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的重大變化,天主教信眾團體聖約翰追隨者教會為宣揚重視家庭的觀念,於是發起建造聖家堂的計劃,所謂的聖家就是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和養父聖約翰這一個「神聖的家庭」,因為經費來源主要來自信眾的捐贈,原本預計要200年才會建設完成,但聖家堂後來成為巴塞隆納最主要的觀光景點,有了觀光財源的挹注,再加上新的建築技法興起,目前基金會規劃在高第辭世之後的100年,也就是2026年完成這項建築巨作。

DSC09225.jpg

聖家堂東側力面前有個小公園,從公園可以拍到完整的東面的建築

  聖家堂東側的「誕生立面」於1930年完成,因為是高第最早完成設計並動工,完成度也最高,因此多數的遊客都會從誕生立面開始參觀。然而,就算不論建築的完成度,東側立面呈現的是耶穌基督誕生的聖經故事,因此從東側立面開始參觀也是符合時序邏輯的。站在誕生立面前面的平台廣場往上看,只見誕生立面的塔樓牆面上有著各式各樣細緻、造型帶點童趣的立體浮雕,呈現耶穌誕生的歡樂氣氛。每個塔樓的頂端以彩色的小尖塔裝飾著,那是象徵主教符號的冠冕,中間的塔樓還有一棵綠色的柏樹,代表著永生,而在柏樹上面的白色鴿子代表的則是信徒,永生樹下方的半圓壁龕上是聖母瑪利亞接受基督冠冕的場景,再往下看,在入口大門上方是耶穌誕生時,東方三賢士前來朝拜耶穌的畫面。儘管每一座雕像都位在極高的塔樓上,但每一座雕像的表情動作都清晰可見,因為高第在設計建築時已經仔細研究過觀看者仰望的視角,在此又見到偉大建築師在每一個細節的思慮周全。

DSC09178.jpg

誕生立面上滿是繁複細緻的雕刻

DSC09179.JPG

象徵永生的柏樹與柏樹上代表信徒的鴿子

DSC09180.jpg

聖母瑪利亞接受加冕

DSC09181.jpg

耶穌誕生的雕像

  走進聖家堂,到處都可以看到建築大師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的巧思,而光線在不同時間與建築結構相遇之後,產生了多樣的變化,行走在裡面,只見光影隨著建築的弧線不斷的流動,令人不禁忘情地流連在裏頭,久久不捨離開。靈感取自大自然的高第,以類似樹幹的柱子撐起聖家堂,走在教堂中殿,彷彿是走進一座叢林裡,像是樹枝展開交錯的屋頂上開有不少的天窗引入自然的光線,加上嵌在屋頂的燈光,產生光線就像從樹梢中間流洩而下的自然光的感覺,但建築師巧妙的設計,讓柱子和拱型圓頂的接合處有著星星狀的幾何造型,讓那片如樹枝末梢的天花板有種神聖莊嚴的氛圍,站在下面往上看,會有種上帝的光照耀在自己身上的感受。

  在這座 "森林" 石柱上還可以看到建築大師所創造的建築技法,為了要讓高聳細長的柱狀結構更加穩固且具有和諧感,高第設計了「雙迴旋柱子」(double-twisted columns) 的建築工法,也就是兩座方形柱體在同一個基座上,以雙螺旋反方向旋轉而上,進而產生多角的複雜形體,目的是要讓柱子的頂端結構可以有更多面去承受重力,聽起來好難理解,還好有網站用圖示做了說明,讓人可以了解這個建築原理 (http://structures24.blogspot.tw/2012/02/gaudis-double-twisted-column.html),對我們這種外行人來說,就算不懂建築原理,只要仔細觀看教堂內殿柱子上的線條,也會不難發現這種建築手法所呈現的型態與奧妙之處。除此之外,高第運用「橢球」(rounded capitals) 作為柱子主幹和枝幹之間的連接點設計,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橢球上的燈光和四周引入的自然光相互映照融合,充滿和諧感。

DSC09187.jpg

屋頂就像是一片樹枝交錯的林梢,燈光彷彿是從樹葉的縫隙間流洩而下的自然光線

DSC09191.jpg

教堂內殿有許多細長的柱子,卻不會給人厚重的感覺

DSC09216.jpg

教堂內部雖然遊客相當多,卻有很多角落給人心靈沉靜的感受

  聖家堂中殿另一個精彩之處,就是環繞在四周的彩繪玻璃窗,在不同時刻的陽光投射下宛若在牆上奏出一曲光影協奏曲。仔細觀看聖家堂的彩繪玻璃窗,會發現上面的繪畫不太是傳統的聖經故事或聖徒形象,而是有很多幾何的造型,這也是高第在設計建築時的概念,他主要是想呈現光線與色彩交會之後產生彷彿有著唱頌詩歌的樂音流洩而出的氛圍。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負責彩繪玻璃窗設計製作的藝術家 Joan Vila-Grau 採用傳統的技法,將玻璃置入鉛條,讓光線的投射可以順應形狀產生節奏感,同時,為了讓光產生流動感,玻璃的色彩也是有玄機的,靠近走道的彩繪玻璃窗下層多是彩度較高且鮮豔的顏色,上半層則顏色較輕甚至接近透明,以便引入更多的光線。這樣的設計確實深深的感動著我,在西側的廊道上來回的走著看著光影的變化。

DSC09190.jpg

陽光透過彩繪玻璃窗照進來,充滿神聖的感受

DSC09205.jpg

穿透彩繪玻璃的陽光宛若在牆上奏出一曲光影協奏曲

  因為抵達巴塞隆納的第一天是周日,同行的友人有一位是天主教徒,想看看有無機會參加聖家堂的彌撒,但聖家堂其實沒有固定舉辦開放給大眾參加的彌撒,每年聖家堂會在網路上公布大眾可參加彌撒的時間,而且也必須是憑邀請函才能入場,至於如何取得邀請函,網路上就沒有說明了,但我想可能是要各地的教團推薦的虔誠信徒吧。因為是一到巴塞隆納就到聖家堂去,前後大概只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要完整地看完聖家堂的每個細節,這樣的時間是不夠的,所以參觀完東側的誕生立面、教堂中殿和聖家堂的博物館,就來不及好好看西側立面的建築了。

  第一次看到聖家堂西側的受難立面,和東側立面迥異的風格,很容易讓人覺得是接手的建築師無法和高第一樣設計出如此細緻的立面,但看過資料才知道,高第深知這樣大型的建築工程很難在他有生之年完成,早已經留下不少的設計手稿和模型,讓之後接手的建築師能夠有個參考依據。雖然在1936年西班牙發生內戰,使得高第留下的許多手稿甚至是模型都遭到毀壞、甚至遺失了,但之後接手的建築師也都努力延續高第的建築概念,讓這座蓋了一百多年的教堂,能夠以最初的規劃呈現在世人眼前。

  人家說,旅途中的遺憾就是留一個讓自己舊地重遊的理由。要說這次參觀聖家堂有甚麼遺憾,應該就是因為時間太趕,沒能好好地參觀西側的受難立面了,我想這是給我一個理由,在2026年再去一次巴塞隆納,花一整天的時間,好好地看完高第畢生的傑作與心血。

DSC09208.jpg

不同東側誕生立面的細緻繁複,西側受難立面是簡潔的現代風格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