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00706_副本.jpg

大吳哥城 (Angkor Thom) 的入口,護城橋左側是54尊善神婆提的石雕像

  初抵吳哥窟,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探訪吳哥寺的建築之美,第二天便規劃把一整天的時間都放在範圍更大的大吳哥城 (Angkor Thom)。從我們住的 Sokhalay Angkor Resort & SPA 渡假飯店搭乘嘟嘟車到大吳哥城,大約是 40分鐘的車程,雖然暹粒市街道的路面總不免有些坑坑洞洞,嘟嘟車經過時路面就會揚起一些風沙,坐在四面通透的車上卻一點都不會覺得困擾,因為一路上所見是暹粒市的市井生活,所感受到的是日常的安逸美好,也難怪在暹粒市的街道上總是可以看到外國遊客騎著腳踏車晃蕩著,因為在這裡就是要把腳步放慢才是正道。

  大吳哥城是 1181年中興吳哥王朝的君王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所建的都城,又被稱為「偉大之城」(The Great City),整座都城四周被三公里長、八公尺高的城牆所環繞,外圍還有護城河,因此要進入大吳哥城內,就必須越過護城橋穿過城門才能進入。大吳哥城一共有五個城門,東南西北各有一個城門與大道通往位於都城中心的巴戎寺,東門還有另一個勝利門,讓送葬者列隊前往郊外火化逝者。四座城門以南門的保存狀況最好,因此大部分的遊客都會從南門進入大吳哥城,我們的嘟嘟車司機也是這樣的走法。

  南門的護城橋左右兩側各有一排54尊的石雕像,左邊是善神婆提,右邊則是惡神阿修羅。在印度神話中,眾神也是會被生老病死所困擾,在眾神所居住的宇宙中心-須彌山的周圍為乳海所圍繞,而乳海中蘊藏著可讓眾神長生不老的甘露。在一次的爭執中,善神提婆和惡神阿修羅約定一起攪動乳海,取得甘露並均分,於是毗濕奴請大家把草藥投入乳海,以須彌山作為攪拌的杵,自己則化身為巨龜跳入海中,作為支撐攪拌乳海的杵的支點,巨蛇 Shesha則攀爬纏繞在杵上 ,由阿修羅持蛇頭,提婆拉著蛇尾,以撥動巨蛇身體的方式攪動乳海,過程中誕生了許多生物與寶物,就由眾神所平分,護城橋兩側的石雕像就是呈現「乳海翻驣」的故事。

P1100709.jpg

城門的高塔可看見巴戎寺最具代表的四面佛像,據說佛像的原型就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即使轉變不同的宗教信仰,似乎運用宗教鞏固自己的統治權的方式仍然未變

        巴戎寺 (Bayon) 是大吳哥城的中心,也是我們參觀大吳哥城的起點。巴戎寺的形制和吳哥寺類似,左右對稱的結構,三層式的建築,中間最高處是圓形的高塔,象徵著天上的佛與地上的人可以相通。闍耶跋摩七世開始信奉大乘佛教,建築巴戎寺時也大量運用佛教的圖騰,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央祠堂周邊的49座石塔,每一座塔四面都雕刻著臉上帶著祥和微笑的佛像,四面佛分別代表著慈、悲、喜、捨,這就是著名的「吳哥的微笑」,每尊佛像的臉部表情都有細微變化,而且在不同光線與角度觀看下,會有張開眼睛與闔眼的神態變化,如同旅遊資料所說的,無論走到哪個位置,都會覺得佛陀的溫暖眼神在看照著自己。走在四面是佛的石塔叢林裡,除了感到震撼,更深刻的感受是走在其間心靈沉靜的感覺,給人一種安定的力量。

P1100725.jpg

巴戎寺的第二層平台可以看到著名的三尊佛像並列的畫面

P1100733.jpg

佛像是先將石塊組合之後再雕刻上去的

P1100724_副本.jpg

微笑的佛陀也給我啟示,面對很多煩擾的事情就微笑、穩定讓自己的心定下來,該怎麼走就會越來越清楚了

  巴戎寺和吳哥窟景區其他的寺廟一樣,都是坐西朝東的方向,參觀的動線都是從東方的入口進去,在東邊的平台上,過去是人民謁見國王、以及國王舉行浴佛儀式的地方。一進入東門的入口,來到的是牆面上有著精緻浮雕的第一迴廊,迴廊以石柱結構組成的一個個方形窗框為基礎,走在迴廊裡看著光線照射進來,光暈暈的給人穿越時空的感受。第一迴廊不能錯過的,是牆面上如大幅畫軸般壯闊的立體浮雕像,而且最特別的是1,200公尺長的浮雕刻劃的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包括軍隊出征、慶祝凱旋、捕魚、狩獵、炊煮、雜耍、街市情景,甚至生產等日常生活的景象都是浮雕的主題,這和其他寺廟以神祇為浮雕主角大不相同。由於吳哥王朝留下的文獻紀錄相當的少,巴戎寺的浮雕壁畫,為後世研究吳哥王朝的研究者留下線索,讓我們可從中一窺當時的庶民生活。

P1100716_副本.jpg

巴戎寺內一共有49座四面佛的石塔,加上五座城門上的石塔,一共有54座,代表當時吳哥王朝的54個省分

P1100719_副本.jpg

以一列石柱撐起的迴廊

P1100735_副本.jpg

走在迴廊裡彷彿是走在穿越時空的甬道

P1100736.jpg

迴廊上刻畫著精緻的浮雕像

P1100737.jpg

從窗戶往外一望就可以看見佛陀的雕像

  巴戎寺第二迴廊的浮雕主題就是以神祇為主,雖然巴戎寺是大乘佛教的寺院,但受到印度教的深刻影響,在寺院內還是有不少印度教神祇的痕跡。在吳哥寺隨處可見的蒂娃妲女神在第二迴廊的牆面上,與吳哥寺的女神像相較,我覺得巴戎寺的女神像更加的端持秀麗。除了蒂娃妲女神之外,在石柱上還雕了跳著宮廷舞蹈的阿帕莎拉女神 (Apsara),在甚為堅硬的石材上展現極為柔軟優雅的舞姿,是行走在迴廊時的另一個風景。(蒂娃妲女神都是兩腳踏地的站姿,如果動作是舞姿或單腳站立的,則是阿帕莎拉女神,也就是所謂的天女。)

1.jpg

巴戎寺第二迴廊美麗的蒂娃妲女神雕像

P1100745.jpg

浮雕上的阿帕莎拉女神舞蹈動作栩栩如生

巴普昂寺 (Baphuon)

  巴戎寺的西北方有一座巴普昂寺,是西元11世紀中由當時的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 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獻給濕婆神的國寺。巴普昂寺在大吳哥城裡是最為古老的建築,原來在闍耶跋摩七世建立大吳哥城之前,這裡已經有一座舊的都城,在占婆人入侵之後毀壞了,唯有巴普昂寺被保留下來,後來闍耶跋摩七世以巴戎寺為中心重建大吳哥城,被保存下來的巴普昂寺也就繼續落在新的都城裡面。只是時過境遷,躲過占婆人侵略的巴普昂寺,始終躲不過自然的毀壞而崩頹。巴普昂寺後來是由法國遠東學院從1954年開始陸陸續續進行修復工程,不過中間因為25年的高棉內戰而暫停,因此現在四處還可以看到上有編號、等待被組回建築物的石塊散落在四周。

  還在整建中的巴普昂寺恢復得最完整的是東面一道長200公尺的架高參道,這是在一整排高2公尺上有雕飾的石柱上放上石板的走道,代表連接天界與地面的彩虹橋。在吳哥窟景區的寺廟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又高又陡的階梯,要步上神殿必須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踏穩階梯緩緩而行,才不會有摔落階梯的危險,後來搭建專門給觀光客行走的階梯都會加上扶手,以避免發生意外,但在以前可是完全沒有扶手的,或許這樣的建築結構,就是要提醒想爬上象徵須彌山的神殿的人們,必須要存著至誠的虔敬之心匍匐著身體緩緩向上,才能抵達世界的中心。

  巴普昂寺除了悠久的歷史,背後還有一個故事,也可一窺柬埔寨與周邊國家長久以來的角力,原來傳說在很久以前,暹羅 (也就是現在的泰國) 的國王和柬埔寨王是兄弟,為了表達兩者之間的情誼,暹羅王提出將孩子寄養在柬埔寨的提議,柬埔寨王很開心地答應了,但卻被群臣所反對,認為這是讓暹羅王的孩子長大進行篡位的陰謀,而柬埔寨王居然就把暹羅王子給殺了,引起暹羅王的震怒並大舉進軍柬埔寨,王妃因為怕孩子被軍隊找到之後會被加以殺害,於是就把孩子藏在巴普昂寺裡面,巴普昂的柬埔寨語就是「藏子」的意思,只是不知道這是真的事蹟,還是後人順著寺名而發展出來的故事。

P1100746_副本.jpg

從架高參道緩緩走向巴普昂寺的中央祠堂

P1100751.jpg

最頂層的高台一面僅存殘存的石柱

P1100756.jpg

牆面上可看見各種戰爭畫面的浮雕

P1100722.jpg

寺廟的階梯都是又陡又高

P1100758.jpg

最高的高台的階梯幾乎是80度的仰角,讓走在上面的我們踏出每一個步履都是戰戰兢兢的

大象台

  在巴戎寺北邊的大象台是舉行閱兵的平台,中央階梯兩側分別可以看到三頭大象的石雕,鼻子捲著水中的蓮花,大象的身體是以石頭堆疊的結構呈現象身的穩重,象鼻則是做成一根一根的列柱,讓厚重的建築結構多了一分奇趣優雅。大象台上除了大象的雕刻之外,還有各種動物的圖像,最醒目的就是平台牆面上一排獅面金翅鳥的浮雕,支撐著平台,更顯王者的氣勢。從大吳哥城的各種建築來看,創建的闍耶跋摩七世除了具有過人的武略之外,在美學上也有其獨到的眼光,才能留下這麼多令世人讚嘆的建築遺產。 

P1100768.jpg

大象台列柱上可見象鼻捲著蓮花

P1100769.jpg

皇宮只剩斷垣殘壁,只見編上編號的石塊等著被放回屬於它的位置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