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7313.jpg

十石舟滑過岡崎疏水道,與水道兩側盛開的櫻花構成絕美的景致

  1999年第一次到京都,正好遇上平安神宮的枝垂櫻盛開,那時候站在櫻花樹前就像被粉紅色的櫻花包圍,讓人心中溢滿了幸福感,所以這次來到京都的第二天,賞櫻散策的第一站就是到平安神宮去,結果2016年因為是暖冬,平安神宮枝垂櫻的開花期已經到了尾聲,有著寬廣庭院的神苑裡只能看見些許稀疏的櫻花,雖然有些遺憾,但是還是可以沿著參觀路線欣賞神苑的庭園造景。

  離開平安神宮,我們沿著神宮道與仁王門通往蹴上傾斜鐵道慢慢走去,櫻花盛開的季節,也是日本即將結婚的新人拍攝婚紗照的熱門時刻,一路上遇到好幾對在拍攝婚紗照的愛侶,經過的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喜悅與甜蜜。雖然枝垂櫻已經快謝了,但岡崎疏水道兩旁種的染井吉野櫻正是盛開的時候,不少遊客會搭乘十石舟穿梭在河道上,欣賞著兩岸的櫻花,當十石舟滑過岡崎疏水道,與水道兩側盛開的櫻花構成絕美的景致,是在岸邊漫步可以看到的風景。

DSC07289.jpg

平安神宮神苑的枝垂櫻還有些許櫻花綻放著

DSC07300.jpg

栖鳳池的池水映照出橋殿「 泰平閣 」的倒影

DSC07309.jpg

櫻花盛開的季節,京都的街道可以看到不少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蹴上傾斜鐵道

  南禪寺旁的蹴上傾斜鐵道原本是行家才知道的賞櫻秘境,在網路上傳開來之後,現在已經是京都的熱門賞櫻景點了。蹴上鐵道曾經是京都琵琶湖疏水系統的一部分,日本將首都遷至東京之後,京都的人口開始變少,產業逐漸衰退,當時的京都府知事北垣國道於是提出在琵琶湖和鴨川之間打造一條水運交通的計劃,透過具有供水、發電、灌溉和運輸功能的疏水系統,振興京都的產業發展,不僅如此,他還很大膽的起用當時年僅23歲的工程師田邊朔郎擔任計劃負責人。在田邊朔郎的縝密規劃與大力執行下,輸水工程成功完成了,他還興建了在當時有著最新技術的水力發電廠,產生足夠的電力促成西陣地區紡織工業的發展,同時讓京都可運行有軌的電車,讓有千年歷史的京都有了翻轉面貌的機會。每次看到這段歷史總是不免感嘆,或許在那個開創的時代,才能給年輕人比較多的機會。

  話說疏水系統為什麼會有鐵道呢?原來從山科到蹴上這一段的水道有36公尺的的高低落差,使得行船無法順利通過,於是便在兩點之間設置了和纜索鐵路原理相同的船用軌道,以陸上行舟的方式,將船載上軌道上的台車使船可以在兩點之間移動,後來水道地下化之後,鐵道也失去了原來的功能,不再使用,而兩旁種有一排櫻花樹的鐵道就變成熱門的賞櫻景點。很多人對於蹴上傾斜鐵道的美景讚嘆不已,但老實說,我倒是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因為盛名遠播,所以到這邊賞櫻花的人非常的多,我們那天到的時候,放眼望去只見人潮,如果要看到無盡延伸的鐵道與開滿櫻花的枝枒交錯的美麗構圖,應該是要早上7:00以前就到這裡吧。

DSC07324.jpg

蹴上傾斜鐵道滿滿的賞櫻人潮

DSC07319.jpg

在蹴上傾斜鐵道印象最深的是這位精心打扮得比花還嬌豔的遊客

  離開蹴上傾斜鐵道,我們慢慢往哲學之道走去,這時候天空飄的綿綿細雨越下越大,經過永觀堂看見一間名為 はく的咖啡店,於是便進去躲雨,也讓媽媽休息並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力。はく的空間小小的,裡頭只有四張四人座的桌椅,以及大概可做七八個人的吧檯,店內供應的是各式冷熱飲、三明治、義大利麵、鬆餅、紅豆湯圓...等簡單的餐食,店雖小但選擇也挺多的。我很喜歡日本這種家庭式的小咖啡館,雖然沒有具有設計感的裝潢,但可以像在家裡一樣的放鬆。

DSC07325.jpg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哲學之道

  哲學之道是在若王子神社和銀閣寺之間沿著琵琶湖疏水道約2公里的一條步行小徑,因為京都大學的哲學系教授西田幾多郎經常在這裡散步、沉思而得名;在日本能夠被稱為「先生 」都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其中之一就是大學的教授,從哲學之道因此得名似乎也反映出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哲學之道是我很喜歡的一條賞櫻散步路線,除了兩側的櫻花滿開的時候,走在小徑上就像是走在櫻花隧道裡面,沿途兩側的民居、餐廳與小店,讓人可以細品京都庶民生活的空間美學。這一天的京都天氣並不好,早上天空就下起綿綿的細雨,被雨水打濕的櫻花不似在燦爛的陽光下如此嬌艷,但在雨中賞櫻花似乎也有另一番詩意。

DSC07333.jpg

京都巷弄的民居風情是路上最美的風景

DSC07350.jpg

在哲學之道上的烤竹筍攤子

DSC07349.jpg

沒有過多調味的烤竹筍吃起來很爽口

銀閣寺

  走到哲學之道的盡頭,順著指標就可以來到銀閣寺,和華麗耀眼的金閣寺不同,銀閣寺顯得樸質無華,散發著濃濃的禪意,很難想像這樣古樸含蓄的建築卻是因為野心與殘酷而築成。銀閣寺原本叫慈照寺,是開創室町幕府盛世的大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所建造,有著這樣一個赫赫威名的祖父,繼承大將軍職位之後的足利義政也曾經懷抱著雄心壯志,無奈他雖有野心,卻沒有祖父的政治長才,上任後他推出新政策,在許多街道設置關所徵收關費,因此引起民怨與動亂,面對這一切的他深感挫折,在三十歲那一年就把將軍的職位讓給了弟弟,逕自去過著風雅的生活。如果他就這樣過著舞文弄墨的日子也就算了,但他因為鍾愛國師夢窗疎石所設計的西芳寺,便以西芳寺做為原型打造一座庭園。以一位曾經擔任幕府將軍的人來說,要建造一座庭園似乎也沒有甚麼問題,只是那個時候動亂不斷,京都還發生了大饑荒,人民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足利義政卻為了建造庭園,巧立名目向人民徵收各種臨時稅,沒有錢的就要以勞力來抵償,且為了完成心目中的夢幻庭園,還到別的寺院東拆西搬,把別處的高級木材、庭院裡的造景石都搬到銀閣寺來。諷刺的是,足利義政並沒能見到銀閣寺完成就離開人世了,而隨著室町幕府時代的結束,銀閣寺也成為掠奪的目標,所謂怎麼來就會怎麼去,銀閣寺被搶奪一空之後,就被棄置了好久的時間。

  從庭園順著高處的步道走,一處看台立了一個告示牌,說著在前方的山丘上有一塊四周草地皆已枯黃的區域,原來那裏種了一棵梧桐樹,樹的種子正是從廣島原爆的樹上得來的,沒想到被汙染的樹種被種活了,四周的土地卻變得寸草不生。這又是另一個野心的故事,因為日本軍國主義者的野心,當時日本的人民被迫過著物資缺乏的生活,甚至失去了家人、流離失所。兩顆原子彈讓日本軍國主義者不得不投降,戰爭是結束了,卻沒有人知道原爆留下的戰爭遺害是不是真正結束了。

  足利義滿的野心雖然對當時的人民很殘酷,卻留下了銀閣寺這樣的文化資產,只能說對美有獨到鑑賞力的足利義政還是有一些貢獻。不過,足利義政所建造的寺院因為時代的變遷,只留下觀音殿,也就是大家所知的銀閣。觀音殿前如海浪般的銀沙灘和梯形圓柱形的向月台是在江戶時代重建的,日本建築都是建築旁邊或斜邊採光,寺院前方所鋪設的枯山水不僅是造景,還有讓太陽和月亮的自然光照射在沙上投射到室內增加明亮度的功能。銀沙灘用的沙是京都特有的白川砂,比起一般的沙有更高的光線反射率,讓銀白色的月光反射照進觀音殿,銀閣正是因此而得名。

DSC07358.JPG

銀閣前方如海浪般的銀沙灘和向月台

DSC07363.jpg

以錦鏡池為中心的池泉迴遊式庭園

DSC07365.jpg

來自廣島原爆的樹種,樹長大了,但四周的土地卻寸草不生

八坂神社 I 白川南通

  銀閣寺的範圍並不大,約莫逛個半小時我們就離開了,京都有一家名代おめん烏龍麵館,本店就在銀閣寺附近,原本規劃走完銀閣寺要去吃一碗烏龍麵,或許是因為途中吃了一些東西,逛完銀閣寺我們都還沒有肚子餓的感覺,且想到晚上還要吃土鍋豆腐套餐,決定多留一點胃的空間給晚餐,烏龍麵就等下次有機會再說了。

  京都的古積多,廟宇與神社也多,位在四条通底的八坂神社是京都香火最旺的神社之一,是京都人「過年時第一個要參拜的神社 」,因此從除夕到元旦,來此參拜的民眾和遊客總是絡繹不絕,而七月整個月在此舉辦的祇園祭,更是日本三大祭典之一。既然有這樣重要的地位,當然不能錯過,於是搭上公車前往八坂神社,且我們到八坂神社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去拍拍美容水,祈求自己可以變得水噹噹。

  八坂神社正殿東側的美御前社供奉的是「市杵島比賣神」、「多岐理比賣神」及「多岐津比賣神」三女神,在日本神話裡,三女神是在「天照大神」與「素戔嗚尊」立下誓約時誕生的,根據古記事的記載,天照大神把素戔嗚尊的十拳劍折成三段後將神水灑在劍上誕生了三女神。其中市杵島比賣神的容貌最美,因此三女神分別被人們視為美貌、才藝、財福之神而予以敬拜。美御前社前面有一泓不斷泊泊流出的泉水,旁邊的立牌直接寫著「美容水」,許多人來此都會取一些泉水拍拍臉,希望可以求得光滑的肌膚與美麗的容顏,我們既然是特地前來,當然不會錯過了。

DSC07369.jpg

美御前社敬拜的是美麗之神

DSC07370.jpg

美御前社前方流出的美容水,據說拍幾滴就可以讓人變美

   祇園是京都著名的花街,這一帶也是京都木造町屋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區域,相較於花見小路,我更喜歡的是沿著白川的白川南通,以及沿著高瀨川的木屋町通慢慢的散步,這兩條小溪流的一側種滿了柳樹與櫻花,另一側則是一整排的傳統江戶風町屋建築,在櫻花與柳樹的映襯下更加散發出雅致韻味,特別是到了夜晚,町屋裡點亮黃色的燈光,沿岸的櫻花也以燈光照射,眼前的景色在朦朧的燈火下更顯得古樸風雅,讓人駐足不捨離去。在這兩條溪流旁,除了賞夜櫻之外,我也很愛透過沿岸町屋料亭的大片玻璃窗,看著料理師傅或服務員和客人之間的互動,令人打從心底浮上濃濃的暖意。就是因為這幅景象,讓我決定怎麼樣都要在河岸旁的料亭吃一頓晚餐,享受視覺與味覺的雙重饗宴,以及充滿古趣的氣氛。

  來到白川南通的下午,在白川巽橋旁剛好遇上幾位讓旅客拍照的藝妓,原來因為旅客看到穿梭在街頭的藝妓或舞妓,總是會興奮地拿起相機猛拍,但對日本人來說,沒有經過許可就這樣猛拍照是很不禮貌的事情,因此京都索性就舉辦春季限定的「藝妓攝影大會」,安排藝妓在白川巽橋,以櫻花與古色古香的街道為背景,讓旅客一次拍個夠。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日本男人覺得女人最迷人性感的部位就是從頸項到後背脊椎的線條,所以藝妓穿的和服不像一般的婦女是包得緊緊的,而是刻意把後領開得很大且往後傾斜,同時會把頸項塗成粉白色,但在髮際下方會刻意留一點區域不塗白,留給人一些遐想的空間。雖然京都很貼心的安排了藝妓攝影大會,但我想應該很多人還是喜歡那種在街道巷弄間與藝妓不期而遇的悸動,就像我和媽媽前一個晚上在先斗町吃晚餐時,不經意瞥見從門口走過的一名藝妓,那宛如凌波微步的身影,自若的神態與超脫凡俗的氣質,美到讓人無法轉移視線。每次講到京都的藝妓,我和媽媽都會想起那位彷彿一陣溫柔清風飄過的美麗藝妓。

DSC07389.jpg

藝妓攝影大會特別安排藝妓讓旅客拍個夠

DSC07393.jpg

經過的旅客莫不把握機會猛拍

DSC07399.jpg

成為藝妓之前的見習生稱為舞妓,穿著的衣服比較年輕華麗,顏色也比較明亮,剛當上舞妓一年的見習生口紅只能塗下唇,讓這位可愛的舞妓感覺生澀中帶點喜感

DSC07409.jpg

除了衣服較華麗之外,舞妓背後綁著快要垂到地面的寬腰帶,和藝妓的腰帶綁成鼓結的方式也不一樣 

高瀨川くりお-高瀨川沿岸的京町家料亭

  第一次到京都,在黃昏時刻的白川,透過河岸料亭的窗玻璃看著屋裡的人的一舉一動,與窗外河岸旁的櫻花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讓我這次和媽媽到京都,怎麼樣都想安排在白川或高瀨川的河岸料亭吃一頓晚餐。「 高瀨川くりお」是在一本日本旅遊書的中譯本中看到的,上餐廳的網站 (http://www.qulio.com/) 一看到首頁的照片,就決定這裡就是我的選擇了。只是那個時候高瀨川くりお的網頁還沒有英文版,上網預訂還好,依照預約表上的日期與時間填寫即可,沒想到已經提早一個多月預定餐廳,原本想要的時間全都客滿,但為了實現在河岸町屋吃京料理的願望,我的偏執症整個犯了,最後接受了店家所說的在一開店、也就是傍晚五點就開始吃晚餐。話說填完表格之後,用Email跟店家溝通更改時間的內容都必須寫日文,日文程度只有唸完五十音的我只好搬出Google翻譯 (雖然知道翻出來的文字會非常的恐怖),然後再請稍微懂得日文的同事幫我稍做修飾,最後倒也順利完成預定。我一直再想,當店家收到那封文句可能極度不通順的Email時,不知道心中是何想法?

   作為千年的古都、日本皇室與貴族居住的處所,受到皇室遺風的長期浸染,使得京都發展出精緻細膩的飲食文化。京料理講求的是採用時令的食材,以精細的手法料理食物,再用符合時節、充滿藝術感的食器盛裝每一道菜餚,讓飲食的過程交融著美味、美感與心靈層次的感受。「 高瀨川くりお」位在高瀨川旁的一條窄巷中,餐廳建築是一棟有著120年歷史的翻新町屋,店內雖然不是提供正統懷石料理,在食器的採用上不似高級料亭這樣講究,但選擇的食材與料理食物的手法都延續著傳統的京都飲食文化,一套日幣4,000元出頭的土鍋豆腐套餐,吃得到當時當令的京都蔬菜、口感極為細膩的豆腐、加入大量九条蔥烹煮的豬肉火鍋,以及加入一整顆小柚子的蔥柚子雜炊 (稀飯),沒有過度的調味,每道菜都吃得到食材原本的滋味。最令我驚豔的是土鍋豆腐,質地極為細膩滑嫩,一口吃下,濃濃的豆香味就在嘴巴裡化了開來。 手做豆腐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淋上醬油,另一種是撒上玫瑰鹽,我要特別推薦的是撒上玫瑰鹽的吃法,因為鹽巴會附在表面,第一口吃到的會是附著比較多鹽巴的豆腐,所以會覺得濃濃的豆腐香中帶鹹味,滋味不敵淋上醬油的吃法,但在吃第二口比較底層的原味豆腐時,居然有回甘的感覺,豆香中漾著甜味,套一句日本美食節目中的主持人常用的形容詞,這味道真是深奧啊!這一餐,口中嚐到的是食物的美味,心裡則是滿滿的感動,京都人對細節的重視,連豆腐都可以處理得充滿韻致。且在高瀨川くりお最棒的,就是除了可以品嚐美味的食物,往窗外一看就是滿開的櫻花,讓人可以細細品味一場結合味覺與視覺的饗宴。

  難忘在高瀨川くりお吃晚餐的那一晚,原本全家去京都過農曆年時,很想將除夕夜的團圓飯安排在這裡,但又遇到了滿位的狀況,因為高瀨川くりお兩層樓的用餐區,大概只能容納七到八張兩人至四人座的桌子,店家從五點開到晚上十一點半,即使已經將每桌用餐時間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一天還是接待不了多少的客人,所以就算能夠訂到位子,幾乎也都是一開店的那個時候,但我個人覺得,就算是要提早五點就要吃晚餐,也是值得的。

 

  • 高瀨川くりお
  • 地址:600-8019 京都市下京区船頭町237-1 (http://www.qulio.com/map.htm)
  • 電話:+81 75-344-2299 (但店家只會講日文,最好還是在網路上預約)
  • 營業時間:17:00-23:30
  •  

DSC07414.jpg

餐廳的建築是有120年歷史的翻新町屋

DSC07431.jpg

土鍋豆腐套餐只要日幣4,000出頭,吃得到京都講究的食材

DSC07433.jpg

窗外就是滿開的櫻花,吃著美味賞著美景,宛若一場流動的盛宴

DSC07419.jpg

前菜是口感極為軟綿的生麩

DSC07426.jpg

土鍋豆腐質地極為細膩滑嫩,一口吃下,濃濃的豆香味就在嘴巴裡化了開來

DSC07430.jpg

豆腐加點玫瑰鹽就可讓味道的層次又更上一層樓

DSC07434.jpg

加入大量九条蔥烹煮的豬肉火鍋

DSC07439.jpg

加入大量九条蔥烹煮的豬肉火鍋,湯頭非常的鮮甜

DSC07441.jpg

加入一整顆小柚子的蔥柚子雜炊為整套餐做了完美的Ending

DSC07447.jpg

在水果店買的草莓,飽滿多汁又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rina Travel 的頭像
    Sabrina Travel

    Sabrina的旅遊年代記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