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發源於西元1196年的海德堡有著如詩般的美景,矗立在山坡上的城堡遺蹟、穿越山腳的萊茵河支流-涅卡河(Neckar)、位在河岸的舊城區,以及以橘紅色石頭築成的古老拱橋,每年吸引著無數的觀光客前來拜訪。海德堡同時擁有德國、也是全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匯聚了600多年的學術文風,讓這裡的每一個角落、空氣中的每個分子似乎都散發出濃濃的文學氣息,讓海德堡除了美麗之外還多了一分睿智。
9月9日,我們搭乘火車從曼汗來到海德堡,從火車站搭乘一段電車到海德堡舊城區附近的俾斯麥廣場(Bismarckplatz),以這個有許多電車與公車匯集的交通樞紐作為我們行腳海德堡的起站。從這裡順著指標走,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熱鬧的舊城區。
創立於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與海德堡市幾乎已經成為密不可分的共同體。走在海德堡的舊城區,海德堡大學的各個系所或建築物就散佈在舊城區的每個角落。在你身邊擦身而過的,或許就是剛剛上完課、從前面一棟哲學系大樓走出來的學生,再走個一段路程,可能就到了文學系的系所大樓,而打開門走出來的,就是令人景仰的文學教授。(德國的大學教授可是有著崇高地位,還可以在住家門牌上寫上某某教授之寓呢!)
從台灣的大學習慣用圍牆圈出校園的角度來看,海德堡大學好像是沒有校園的,但事實上,整個舊城區就等於是海德堡大學的校園。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了圍牆的現制,得以讓海德堡的學風不斷地向外蔓延,造就這裡濃厚的藝文氣息,而各種學術思想也在沒有圍籬的禁錮下,能夠自由蓬勃發展而結實纍纍。
舊城區除了是海德堡大學的校區之外,也是海德堡主要的商業區,主街(Hauptstr.)的人行步道兩旁林立著百貨公司、超市、藝品店、鞋店、服飾店、酒館、餐廳等,區域雖然不大,但認認真真的逛下來,可也是要一天的時間。
走著走著,將會來到海德堡的大學廣場(Uni-Platz),廣場的一側座落著建於1712年的舊大學,建築裡是古色古香的講堂,不過現在已經沒有用來上課,主要是用來頒發博士學位或舉行演講。位於舊城區的大學廣場,平日就聚集了許多人,到了聖誕節更是熱鬧非凡。每年的聖誕節,海德堡聖誕市集的攤販就會從大學廣場擺到市集廣場(Marketplatz),處處都洋溢著濃濃的聖誕氣氛,是聖誕季節來海德堡不可不看的景點喔!
海德堡的舊大學還有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所謂的「學生監獄」,這是1778到1914年間,海德堡大學用來處罰行為不良的學生,處罰的方式就是將學生監禁在此達2天到2個禮拜的時間,被監禁的學生閒來無聊,就在房間裡的牆上跟天花板上任意塗鴉。大學還採取監禁處罰,這對現代人來說,是一件很難想像的事情。現在的台灣學生,不要講監禁了,稍微打一下,學校可能就會挨告了吧!
爲了讓我體會海德堡的學生生活,中午的時候,我們就到海德堡的學生餐廳去吃午飯,一頓合台幣約35元左右的價格,有湯、前菜、主菜、甜點,算是很實惠的價錢。不過餐點就跟姐姐說得一樣乏善可陳。姐姐說,有時候學生餐廳的配菜還很奇怪,前菜是蘋果泥沙拉,甜點又給一顆蘋果,讓人看了會傻眼,對她們這些來自重視美食與口味的國家的學生,更是一種折磨。
吃完不怎麼樣的學生餐廳,我們繼續往山坡上走,經過一條幽靜的小徑,就會來到海德堡最著名的標地建築之一: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 Schloss),這個原本是防禦工事的建築在西元1544年被改建成城堡,此後的200多年歷經無數次的戰火摧殘,後來甚至被拿來當作海德堡城市重建計畫的建材,直到西元1800年,在Count Charles de Graimberg的努力重建下,才得以保留今日的面貌。除了城堡本身具有的歷史意義之外,城堡裡面還保存著一個堪稱世界最大的啤酒桶,大到讓人不禁猜想:這個啤酒桶裝的啤酒要多久的時間才喝得完阿?
通往城堡的小徑(這張照片,Sabrina看起來還挺高的,攝影角度果然重要)
走出城堡,海德堡的城堡花園跟海德堡的山坡景緻融合在一起,沒有過度雕琢的庭園造景,只有一片翠綠的草地與樹蔭。信步走到花園旁邊的城牆眺望山腳下的舊城區和穿越而過的涅卡河,看著一片紅瓦的海德堡舊城區,很難想像這個城市在18世紀的戰爭中幾乎被全毀,而現在所看到的景緻都是戰後重建的成果。我比較好奇的是,這些超過200年的舊建築在功能上或許都不太符合現在的需求了,難道居民不會想改成比較現代又舒適的建築?
姐姐說,德國政府對於文化建築的改建非常嚴格,只要是位於舊城區的房子,外觀是不可以更動的,任何建築的外觀維護都必須按照原來的樣貌設計,即使是內部改建,也必須考慮到不可損壞房子的外觀結構。我不確定德國人民是否都是心甘情願的配合政府的措施,但所看到的就是一個歷經歲月洗禮的古老文化城市被這樣子保留下來了。
我想,這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驕傲吧!正因為對於文化遺產的重視,海德堡城堡即使已經成為半個廢墟,在有心人士的保護之下,至今依然矗立在海德堡的山坡上看顧著這個紅色城鎮。
沿著山坡走下來,穿越舊城區的巷弄,我們走向海德堡的古橋(Karl-Thedor Brucke),想踏著哲學大師黑格爾的足跡探訪知名的哲學之道(Philosophenweg),看看能不能啟發什麼哲學思想。走在橋上,看著對岸山坡上像童話一般的房子,我心裡想,就算房租再怎麼貴,如果能夠花一點錢,租個小小套房,在河岸邊的房子住個一個月,應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吧!不過姐姐不斷的強調,海德堡的房價真的超級非常......貴,可不是花 「一點錢」就住得的!
穿過古橋,就可以走到兩旁盡是林蔭密佈的哲學之道,地面上還有許多掉落下來的栗子,我順手拿起幾個栗子,用腳踩在栗子上,想看看生的栗子蹦開來,裡面長的是什麼樣子。結果這個愚蠢的行為引起了一個德國老奶奶的注意,跑過來不斷的跟我解釋:栗子要熟了才打得開,現在是打不開的啊。我們走在清幽的哲學之道,遠眺著對岸的海德堡舊城區,看看在美景的刺激下,會不會激發出什麼哲學思想。不過,事實證明,我是一點都沒有慧根的,腦子想的盡是:待會兒晚上要吃什麼豐盛的晚餐?
除了美景與學人輩出之外,令海德堡聞名全球的另一個原因,即是這裡是電影「學生王子」的故事發生地點。電影中,西班牙王子卡爾在海德堡大學遊學期間,認識了酒店老闆的女兒凱西,兩人之間日久生情,原本個性嚴謹的卡爾也在這個藝文氣息濃厚的地方找回個性中原有的熱情與浪漫。只是身分為王子的他,早已被安排與鄰國公主訂下婚約,隨著婚期的逼近,他只能捨棄真心所愛,徒留一個令人唏噓不已的淒美故事。而當初拍攝電影的「學生酒店」(Zum Seppl)仍在海德堡的舊城區,接待著慕名而來的遊客。
離開哲學之道,我們繼續沿著涅卡河看著海德堡漸漸沒入落日餘暉中,之後便前往學生酒店享用晚餐,欣賞樂手彈琴唱歌的現場表演。多年後,我已經忘記學生酒店的餐點是什麼樣的滋味,不過隨著現場的演奏,許多顧客共同飲酒高唱著德國國民歌曲,還一邊拍著桌子打拍子的情景,我永遠也忘不了!而我這一次歐洲之旅的最後一晚,就在高亢的情緒中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