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哥德區(Barri Gothic )

  巴塞隆納最具歷史的區域,應該是哥德區了,在哥德區蜿蜒曲折的巷弄中,盡是從13~15世紀便遺留至今的古老建築。這一天,我們規劃從哥德區的大教堂(Catedral)為中心,踏著巴塞隆納的歷史足跡,跟隨著這個陽光城市的發展開始今天的旅程。

  這座建築於13世紀的哥德式教堂有著精雕細琢的外觀、燦爛奪目的彩繪玻璃,以及典雅的迴廊。爬上教堂的尖塔,古意盎然的哥德區盡入眼簾。如果喜歡漫步在具有悠久歷史的街道上,哥德區絕對可以滿足旅人的期待,甚至比期待的還要更多喔!現在的哥德區巷弄中有許多的旅館、酒吧,以及許多各式各樣的小店,如果時間足夠,很值得細細品味。從教堂後面的巷弄中可以通到豪美廣場,小巷中有一座連接兩棟房屋、極為精緻華美的石砌橋樑,幾乎已經成為哥德區的代表。不知怎麼的,我總覺得這座橋是當時不便出門的富豪女眷,偶爾出來透透氣的空橋,因此刻意做得特別美觀,搭襯女眷美麗的容顏。

  在這邊,順著與豪美廣場相連的Carrer de Ferran街就可以接到蘭布拉大道,在這條街上又是令人驚豔不已,看著維多利亞風格的精緻鐵鑄燈架上垂掛著三盞燈,心裡也只能讚嘆:原來路燈可以是這樣的設計!而獨特的路燈設計可以讓這條平凡的街道整個都亮了起來。

  • 蘭布拉大道(La Rambla)

  走到蘭布拉大道,樹影搖曳的街道上已經湧入不少的人潮。或許是因為天氣炎熱,這邊特別多穿著細肩帶搭配短褲的女郎,其中不乏身材豐腴者。在台灣,若要穿著比較貼身的衣服,我們總是會擔心贅肉就這樣大剌剌的露了出來。但是,看著蘭布拉大道上的女郎,即使是身材豐腴,仍然一副自信而泰然自若的神情,完全不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有蝴蝶袖、游泳圈或是象腿,而我們也不覺得她們穿著貼身細肩帶有什麼不妥,還覺得不管環肥燕瘦,各有各的美感,印證了自然就是美這句話。

  蘭布拉大道對於巴塞隆納市民來說,幾乎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在這條行人徒步大道上,有鳥市、花市、書報攤,還有巴塞隆納的廚房-聖荷西市場 (Mercat de Sant Josep)。市場入口處就是一個賣西班牙火腿的攤販,可見得火腿對西班牙人來說是多麼重要的食物,即使是在市場,也是在最醒目的地方。市場裡面擺著琳瑯滿目的農產品,水果、蔬菜、海鮮、山產、乳酪、香料,紅、黃、綠、粉色,多采多姿的色彩令人目不暇給。其中,有個賣雞蛋的攤販把攤子裝飾得跟一個農場一樣,不但做了很可愛的木製圍籬與農舍,在雞蛋上還放置了一些可愛的雞布偶,令人不禁會心一笑,即使是賣一個如此平凡的東西,她們也是如此費心打點。

  走出聖荷西市場,我們經過入口處那家賣著各式各樣火腿的攤子,忍不住買了幾片火腿,當做中餐之前的前菜。拎著火腿,繼續走在蘭布拉大道,街道上除了有越來越多的行人,連表演「雕像」的街頭藝人也紛紛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到歐洲遊玩,我才知道,原來表演「雕像」也可以賺錢呢!巴塞隆納的蘭布拉大道,似乎是表演雕像的集大成之處。走過蘭布拉大道,將會看到哥倫布、埃及豔后、羅馬戰士,連搖滾巨星都出籠了。一個一個「人形雕像」立在街道兩旁,偶爾有行人經過或對他們產生好奇時才會動一動,作為招攬生意的方式(有些藝人如果沒有動的話,還真的會被他們騙了呢)。當然,只要給一點小費,這些藝人一定會呈現不同的表演當作感謝。

  我覺得,旅行的時候看到這些精采的表演,千萬不要吝於給予掌聲或一點點報酬。因為有了這些街頭藝人的表演,這些城市與街道都更加多采多姿,人文景觀也更加豐富了。只要一點點的費用,不但可以看到沒有時間限制的表演,而這些街頭藝人也都會用精彩的表演報以感謝之意,真的是很值得。

  沿著蘭布拉大道,我們來到大道的起點-加泰隆尼亞廣場(Placa Catelunya)。廣場是一個大型的圓環,圓環的中央是個有許多雕像、噴泉,綠草如茵的綠色公園。廣場四周則林立著大型的百貨公司與商場,是在巴塞隆納逛街購物的好去處。針對這個部份,我們可是已經擬好策略了-前三天,把所有的時間都留給巴塞隆納的美麗街道,最後一天,再利用半天的時間好好採購一番,帶著滿滿的回憶與戰利品離開巴塞隆納。

  • 巴由之家 (Casa Batllo)

  到巴塞隆納如果沒有參觀過高第的建築,應該就像去巴黎卻沒有去看看艾菲爾鐵塔跟羅浮宮的透明金字塔一樣吧!當然,我們也把高第的建築物列為必定造訪的景點之一。從加泰隆尼亞廣場沿著感恩大道(Passeig de Gracia)走著,大道兩旁盡是華美的建築與高級的名牌店面,一派優雅的風格彷若巴黎的香榭儷舍大道。不過,可能是因為少了王朝皇室的加冕,感恩大道相較之下,顯得平民化多了。

  沿著感恩大道走,很容易就會被一棟閃爍著彩色光芒的房子吸引了,那就是高第設計的巴由之家。五層樓的巴由之家以加泰隆尼亞「喬治屠龍」的故事為靈感,房子活脫脫就是從童話故事裡跳出來,卻跟我們腦海中的歐洲童話小屋截然不同。房子的正面貼上了彩色的馬賽克磁磚,在陽光的照射下,成為閃著粼粼波光的海浪,訴說著加泰隆尼亞人乘風破浪的冒險精神。屋頂上鑲著彩色的上釉瓦片與蜿蜒的屋脊,幻化成一條身上有著波狀鱗片的惡龍,蹲踞匍匐在屋頂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巴由之家的陽台居然用骷髏頭的臉部與骨骸作為裝飾,象徵被惡龍攻擊而亡的受難者。

  這在那個年代的歐洲,這算不算是驚世駭俗之作?當地人是什麼樣的反應?如果把場景移到重視風水的台灣,巴由之家應該會是一棟廣被抨擊的建築物,因為居然要住在被骷髏頭跟骸骨包圍的房子裏,要不就是打開門就看到骷髏頭,這實在是個不吉利的象徵。還好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當初委託改建這棟建築工程的商人-Batllo接受了高第的創意,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這樣獨特又富含想像力的建築藝術。

  

  • 米拉之家(Casa Mila)

  從巴由之家往斜對面的街角望過去,就會看到一棟外表有如白色波浪的巨型建築,那就是高第的另一個代表作-米拉之家。高第認為:大自然爲人類創造了獨特而美麗的各種造型,所以藝術必須出自大自然。因此,他終其一生都以大自然為師,在篤信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才屬於上帝的信仰下,他所創造的建築物總是蜿蜒、曲折與獨一無二。這樣的設計概念同樣地也延續到米拉之家並更加成熟。米拉之家從外牆、陽台、窗戶,甚至到樓梯的扶手,沒有絲毫的直角,只有美麗的圓弧曲線。

  可別以為這棟雄偉的住宅擁有的只有前衛的外觀,爲了讓住在這棟巨型建築的每一戶都能有雙面採光,高第採用了雙天井的設計,房子的橫剖面看起來就想兩個連起來的圓圈圈,而每戶住宅的內部都採用蜂巢式的設計,巧妙的減少走道的空間,充分發揮房屋內每個角落的使用率。

  順著樓梯走上去,只能用高潮起伏來形容參觀的過程。米拉之家不但沒有直角設計,連每一戶的大門門把都長得不一樣,高第簡直是把自然的精神發揮至極,因為在造物主的創造下,確實沒有一樣物件是長得一模一樣的。而走到屋頂閣樓時,又是另外一番天地,只見到用紅磚砌成的拱型肋板,一片一片的連接起來,走在昏黃的紅色隧道裡,有種在古老窯洞中探險的感覺。穿過這道紅色隧道,踏上屋頂的那一刻,我們只能睜大眼睛發出「哇!」的讚嘆聲,除此之外,很難找到形容詞來形容那一刻的感覺。米拉之家的屋頂就像一個高低起伏的小山丘,煙囪做成有外星人臉譜的柱子,或單個或多個散佈在屋頂,繞行在煙囪之間的則是曲折起伏的樓梯,整個屋頂就像個大型的兒童樂園,讓人忍不住想玩起捉迷藏。

  現在的米拉之家,二樓是一個展覽館,而五樓則是開放觀光客參觀之用,其他的樓層都還有人居住。對於有些人來說,住在老是有觀光客穿梭的地方,應該會覺得備受打擾。但我想住在米拉之家的居民,應該會覺得能夠住在這棟現代主義的代表作裡面,是一項榮耀吧!

  • 聖家堂(Templo de la Sagrada Familia)

  帶著對高第萬分崇拜的心情,我們搭上地鐵前往巴塞隆納的地標-聖家堂。一走出地鐵站,聖家堂高聳、外觀如玉米筍的尖塔就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事實上,聖家堂之所以舉世聞名,除了祂舉世無雙且壯觀的外觀設計之外,最主要也是因為這是一位偉大的建築師傾畢生之力的不朽之作。

  聖家堂和其他世界知名的教堂不同,祂不屬於任何一個天主教派,也不受教皇的統馭,而是一個書店老闆爲了建築一座可以禮拜耶穌一家人的教堂而產生的建築物。1882年,當時還年輕的高第接受了這項委託,之後便將他43年的歲月奉獻於聖家堂的興建工程,直到1926年,高齡84歲的他在前往聖家堂的途中,被電車撞倒為止。篤信天主教的高第不僅將他所有的靈感與創意傾注在這座建築藝術上,爲了完成聖家堂,他更親自拿著奉獻箱在路邊四處募款,並投入自己所有的金錢,生活極盡儉樸,以致於當他被電車撞倒被人送往醫院,都沒有人知道這位看起來衣衫襤褸的老人就是高第,一直到三天之後才有人認出他來。因為高第的驟逝,讓整個工程受到影響,大家只能從他的設計手稿來猜測,高第心目中的聖家堂完成後會是什麼樣子,而這項建築工程也轉而尋求其他建築師來接手,直到現在,這座建築工事都還沒有完成,也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完工。

  拿著詳細介紹聖家堂立面結構的旅遊書,我們依著書籍的說明一一欣賞聖家堂的三個立面:訴說基督的誕生和幼年的東側誕生立面、描述耶穌受難和死亡的西側復活立面,以及描寫死亡、審判、地獄和最後榮光的南側光榮立面。事實上,一直到高第過世之前,聖家堂只完成了誕生立面。在誕生立面上,只見到極為細緻的石雕刻花與聖人雕像,敘述著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當初高第爲了忠實呈現上帝之子誕生的光輝,不僅找了相當多人擔任石雕的模特兒,同時也考慮到人們抬頭瞻仰的角度,因此石雕雖然建築在高處,卻仍能看到聖母祥和的容貌與聖徒們對於基督誕生的喜悅。

  誕生立面的四座鐘塔,雕刻著精細的十字架、和平鴿與對上帝的讚美詞句,曾經有人對於高第的力求完美感到不解,詢問他:沒有人能夠看到高聳的鐘塔上有些什麼,這麼精細的裝飾有何意義?高第只回答:「天使看得到!」對於高第來說,聖家堂不僅是建築,而是他對上帝的忠誠與奉獻。

  走進聖家堂,彷若進入一個白色的森林中,高聳的白色石柱上方形成像樹枝一樣的結構支撐著天花板,樹枝結構的頂端則是一朵朵白色的巨型花朵,陽光從白色花朵中央的窗口迤灑而下,就好像是從樹葉細縫中照射進來,產生一種如幻似真的光影變化。聖家堂同時展示了高第是如何精確的計算出聖家堂的力學結構,只見到他用密密麻麻的棉線懸掛重物,找到最佳的支撐點,讓這棟模擬大自然的建築可以安全無虞的矗立著,向上帝傳遞最誠心的祝禱。

  走出聖家堂,我們繼續參觀聖家堂的復活立面,說實在的,當我們看到復活立面線條簡潔的耶穌雕像,是感到有些失望的,總覺得這和高第的風格相差甚多。但仔細想想,對任何建築師而言,要他們模仿高第的建築都是一件苛求,也不公平。畢竟,真正的藝術是無法模仿的,所能做得也只是儘量延續高第以自然為師的精神完成這項神聖的任務吧!

  走出聖家堂,我們走到對面的公園坐著,靜靜的看著這棟高第用生命建築的大型藝術,一時之間,竟是無法從觀看之後的驚訝與感動中平復過來。我終於能了解,爲什麼這位建築師對巴塞隆納來說會是這麼的重要,他貢獻給巴塞隆納的不僅是無數個精采的建築藝術,還有令人不斷傳頌的精神,這些都讓人永遠記得高第就來自於巴塞隆納,而巴塞隆納有一座他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巨作。

  因為高第的建築,影響了我日後旅行時觀看建築藝術的角度,我開始會想了解,這個建築與當地文化的緊密關係,以及建築在整個歷史的洪流中所代表的意義與地位,而不僅是把它當作一個必須到此一遊的美麗景點而已。

  離開聖家堂,我們回到巴塞隆納的港邊,在海邊吹著風,繼續談論著高第。當天色漸漸暗下來,就又搭上地鐵與纜車,前往Tibidabo山上的露天遊樂場,坐上位在巴塞隆納最高點的摩天輪,看著巴塞隆納的夜景,只能說:我們已經愛上巴塞隆納了!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