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就看過與聽過太多跟布拉格有關的描述。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裡,丹尼爾戴路易斯所演的醫生湯瑪士,可以真心承諾妻子泰瑞莎,卻又周旋於眾多女子之間。對於這樣的情感,我始終無法理解,但電影中的場景、布拉格的街道,卻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想知道,是怎麼樣的城市與環境,讓一個風流的醫生可以許下承諾?「你如果去過布拉格,就會覺得歐洲其他的城市都是小Case。走在布拉格的街道,會讓你無法辨識自己身處在什麼時代。」曾經擔任導遊的朋友這樣描述,使我對布拉格早已神往不已,加上姐姐說的:「布拉格的物價真的是太便宜了,到那種用銀盤裝盛食物,送到你的桌子前面才把銀色大圓蓋打開的那種高級餐廳,只要台幣600元耶。」因此,我到布拉格一訪,幾乎是抱著朝聖的心情而來。

  雖然一大早就從維也納出發,但或許是終於可以造訪心目中的旅遊「聖」地,或是終於可以一窺原本是神祕「鐵幕」的共產世界的關係,一路上,我始終睜大著眼睛看著窗外,仿佛是要看出民主的中歐跟原來信奉共產主義的東歐之間,是否仍然隱約有一條可辨識的界線。或許是心理因素的關係,當火車跨越奧地利與捷克的邊界,車上換上捷克的通關檢查人員以及驗票員,車子越來越接近布拉格的時候,我覺得窗外的景色好像也隨著車子的前進走入10年前的世界,立在一片田野中的房子看起來好像比較陳舊,連空氣流動的速度好像也比較緩慢了。

  火車行經將近六個小時,好不容易,終於到了布拉格的火車站。走出車廂,還來不及思考去哪裡坐車跟找住宿地點,一個經營民宿的老伯就已經向我們走來,推銷他經營的民宿,聽起來,民宿的地點離火車站跟老城區都不算遠,重點是,一個晚上才13歐元,沒有考慮多久,我們就決定去看看了。老伯的房子看起來頗為老舊,床舖也是有著古舊的氣味,不過,我們三個都算是床舖下放了千百顆豌豆都還可以呼呼大睡的人,既然這麼便宜,而且也不想再拖著行李四處尋找住處,就這麼決定住了下來。放好行李,就迫不及待去探訪被譽為「建築博物館」的布拉格。

  曾經隸屬於奧匈帝國的布拉格,在哈布斯堡王朝刻意將其改建成巴洛克式城市的大舉規劃之下,成為融合哥德式與巴洛克式風格的中古世紀城市。20世紀初,新藝術(Art Nouveau)的藝術改革風潮在歐洲颳起一股旋風,這股風潮自然也吹向了布拉格,城市裡開始建設大量的新藝術建築。這些以鍛鐵與玻璃為主要建材,大量運用波浪與曲線、鑲嵌與拼貼設計的建築,讓這個華麗的波希米亞城市更多了一分自由奔放的色彩。我想,就是因為布拉格融合的華麗與樸實、古典與前衛、優雅中又帶著狂野叛逆的個性,就像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展現另一種姿態的千面女郎,所以讓這麼多人對她戀戀不已!

  來到布拉格,我們每一天幾乎都是從電車站走到史塔美斯妥(Stare Mestro)的共和廣場(Namesti Republiky),從那裡開始一天的旅程,從電車站走到共和廣場的這一小段路程,光是看到沿途的商店櫥窗,就可以感受到布拉格不同於西歐與中歐國家的「樸實」風貌。這些位在老城區邊緣地帶的商店擺設風格,就好像台灣鄉下地方那些開了好幾代的店面,除了販賣的商品以及簡單的折扣宣傳海報之外,沒有絲毫多餘的裝飾。有趣的是,沿著這些樸實無華的店面步行不到5分鐘,就會來矗立在共和廣場旁邊,有著華麗鑲嵌雕飾的新藝術建築代表-市政廳,低調極簡與繁複之間,就只有那麼一街之隔。

  布拉格新市政廳的現址原本是皇室的宮廷,後來皇室成員將居所搬遷至布拉格城堡,之後又經歷一場大火,此處便成為廢墟。直到1905~1911年,捷克政府開始進行改建工程,將市政廳改建成為文化中心,使這棟廢墟重現風華。在包括穆夏(Alfons Mucha)等許多知名的的藝術家共同投入之下,新市政廳從外觀到內裝都飾以典雅而華麗的裝飾,淺黃色的建築圓弧頂部,是史畢勒(Spillar)的馬賽克壁畫-《向布拉格致敬》,描繪著布拉格的歷史。

  現在,新市政廳是布拉格交響樂團的所在地,每年5月12日至6月3日的「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http://www.festival.cz/en/rubrika.php?id_rubrika=25)就在市政廳二樓的史麥塔那廳(Smetanova sin)演出。我們抵達布拉格的當天,正好是國際音樂節的最後一天,只是,史麥塔那廳演出的觀眾席次老早在幾個月之前就已經售罄,我們只好在市政廳外看看這個新藝術建築的外觀,就繼續往老城區走去。

  • 火藥塔(Prasna brana)

  位在新市政廳的火藥塔是通往布拉格老城區的城門,這座建於1475年的哥德式建築,原本是布拉格舊城的13座城門之一,17世紀,這座塔樓被用來儲存火藥,因此得名。現在,這座建築物已經完全沒有火藥味兒,而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也是登高眺望布拉格老城的主要據點。不過,在布拉格的這四天,我們並沒有登上火藥塔,而是選擇天天穿過這個古老的城門,漫步在布拉格古老街道上,貼近布拉格的每一個角落,聞著波希米亞的自由氣味。

  穿過火藥塔,是通往舊城廣場(Staromestke namesti)的主要通道-賽雷特納街(Celetna),這條街道是以前波希米亞國王和皇后的加冕路線,現在則是布拉格老城區的主要購物街道,吸引不少遊客在此駐留。

  • 舊城廣場(Staromestke namesti)

  走到繁華的賽雷特納街盡頭,會有種豁然開朗、發現桃花源的驚喜,只見偌大的舊城廣場就在眼前展開,而廣場上的人潮比起賽雷特納街,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廣場中央的胡斯雕像旁的階梯上,有許多人就這麼席地而坐著,那裡可是環視整個舊城廣場的最佳據點。在廣場中央繞個一圈,就是在進行一次中古世紀的建築巡禮,廣場的東方是哥德式的迪恩聖母院(Chram Matky Bozi pred Tynem),東北方向是結合巴洛克與洛可可風的金斯基宮(palca Glotz-Kinskych),西北方則是有著典雅白色外牆的巴洛克教堂-聖尼古拉斯大教堂(Kostel sv. Mikulase),西南方則是有著哥德式翼廊的舊城市政廳(Staromestska radnice)。

  • 舊城市政廳(Staromestska radnice)的天文鐘(astronomical clock)

  建於1364年的舊城市政廳,牆上的每一塊石塊都顯見其悠久的歷史。這棟建築物最為著名的,就是大型的天文時鐘,在每一個整點時刻,這座大鐘就會進行一場精采的報時表演。我們當天非常幸運,到達舊城廣場時,剛好接近整點時刻,所以沒有等待多久,就欣賞到這個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表演儀式了!

  這座造型獨特的大鐘設計非常複雜精細,我們在大鐘前面研究了好一會兒,才稍微看懂其中的巧妙。簡單來說,這座大鐘是由兩個主要的大圓圈所組成,上面的圓圈是真正的報時鐘,除了報時之外,時鐘還模擬出地球、太陽與月亮間的軌道。這個圓圈上又有上下兩層圓圈圈,底層的圓圈圈顯示一天24小時的時間,藍色表示白天,紅色代表夜晚,而上層的那個凸出的小圓圈圈則是顯示現在太陽落在哪一個星座。

  天文鐘下面的圓圈是特殊的月曆鐘,這個圓圈最外圍是捷克畫家馬內斯(Joseph Manes)所繪製的波西米亞人一年四季的工作生活情景,所代表的是一年12個月份,第二層則是以圖案表示12個星座,圓圈的中央則是布拉格舊城的市徽。

  天文鐘上面的那個大圓圈兩旁,分別立著四個相當特別的人偶雕像,右邊是代表死神的骷髏人骨與慾望的土耳其人,左邊的兩個人偶則代表貪婪與虛榮。每到整點時刻,大圓圈上方的兩扇窗戶就會打開,這個時候,死神就會將手上的沙漏倒過來鳴起鐘聲,而窗戶裡面會有12名聖徒一一經過窗戶前面,當走完一圈之後,窗戶上方的金雞就會啼鳴,並以報時的鐘聲作為結尾,在鐘聲響起的同時,死神旁的土耳其人還會隨之搖頭。精采的程度真的會讓人看得目瞪口呆,嘖嘖稱奇,令人不得不讚嘆這座大鐘的製造者-漢努斯的鬼斧神工。據說,漢努斯在1410年完成這座大型天文鐘之後,就被刺瞎了雙眼,因為布拉格的市議員擔心,將來他還會製作另一個精美的大鐘,使得這座天文鐘不再具有獨特性。

  看完精采的報時鐘表演,帶著滿心的讚嘆,我們意猶未盡的繼續在廣場周邊四處繞繞。在布拉格的老城區,會發現布拉格特別多牆面上繪上精細圖案的古老建築。像是大天文鐘旁邊的「佛羅倫斯之屋」,就是來自佛羅倫斯的藥草師的住所,是布拉格所開立的第一家藥房,現在已經改為一家餐廳了。

  在舊城廣場周邊的巷弄裡穿梭,會發現在這些小巷弄中更有一番風情,走在裡面,就好像是在玩探險遊戲,隨時都會發現新奇的玩意。只見窄窄而蜿蜒的街道兩旁有著巴洛克式與文藝復興式的建築,街道兩旁的牆面上常常會出現造型獨特的浮雕裝飾,還有賣著波希米亞玻璃等精緻可愛的紀念品店。我們走著走著,就發現有一家店賣了很多彩繪的蛋殼,店家還特別寫了告示,提醒遊客:這些都是「真」的蛋殼,可別不小心就捏碎了。

  • 特羅屋(VJ ROTT)的豐盛晚餐

  晃著晃著,眼前看到一棟正面有著細緻彩繪的屋子,咦~這不是就是旅遊書上所寫的羅特屋嗎?這棟地窖為羅馬市城鎮住宅的宅邸,是印製第一本捷克語聖經的所在地,房屋正面的彩繪則出自藝術家亞烈斯(Mikulas Ales)之手,現在是一家相當知名的餐廳。晃了大半天,我們的肚子也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於是決定去羅特屋試看看捷克菜的口味囉!

  羅特屋餐廳位在地下室,入口處是在一樓右側的小拱門,不過在走下樓梯的玄關處有兩三個出口,一個不小心就會失去了方向,走回一樓賣水晶的店面,搞不清楚方向的通道,讓人感覺自己好像來到防空洞了。

  當我們點了菜,看到端上來的餐點份量時,簡直讓我們傻了眼,不管是烤鴨、烤雞、燉肉的份量都相當驚人,而且重點是,餐點的價錢比起維也納來說,真的是便宜許多,讓在維也納只能啃麵包、披薩的我們簡直就像來到天堂一樣。後來在布拉格的每一天,都要至少上一次餐廳,卯起來猛吃。不過,後來發現,其實布拉格的餐廳價格也不是真的便宜到哪邊去,一餐點個牛排之類的,也是要500~600元台幣,會一直覺得這邊吃的很便宜,是因為維也納的物價實在太貴了,兩相比較之下,對於金錢的概念不免出現了錯亂。

  當天吃著大餐時,剛好有個旅遊團也進來餐廳用餐,讓我們可以順便欣賞特別為遊客安排的舞蹈表演,要不然,要看一場表演,可是要另外預約付費的呢!

  • 布拉格的木偶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

  說到布拉格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藝術表演,木偶劇應該是當之無愧了。布拉格的木偶劇是從17世紀開始流行,始因於當時受到奧匈帝國統治的布拉格人,鬱卒苦悶之餘,只能利用木偶劇表達心聲。布拉格的木偶劇,通常會以5~8條絲線拉住木偶表演,甚至製作與真人一樣大的木偶和演員一同演出。用絲線控制的木偶都是木偶師父一刀一刀雕刻出來,光是木偶本身就已經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音樂神童莫札特所寫的歌劇喜劇-《唐.喬凡尼》1787年在布拉格進行首演之後,《唐.喬凡尼》就跟布拉格結下不解之緣,也成為木偶劇等民俗藝術的主要表演劇碼之一。我們到達布拉格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想欣賞捷克的獨特藝術-木偶劇,而劇碼就是描述極度風流的貴族最後終於遭受懲罰的《唐.喬凡尼》。

 不過,表面上好像欣賞過這齣劇碼,我對於《唐.喬凡尼》的完整內容卻是不太清楚。因為那天一進了小劇院之後,除了舞台上,整個劇院的燈光一片昏暗。這對六點就爬起來、在火車上也沒怎麼補眠、一到布拉格就開始興奮的東晃西晃的我來說,實在是個莫大的挑戰。果然木偶劇開演不久,我就感覺眼皮越來越沉重,雖然很努力的想撐起眼皮,卻是怎麼樣也不聽使喚。好不容易,到了中場休息時間,我實在忍不住趴下打盹,才發現,原來趴下來的還不只我一人,Sivi跟Barbie居然也做起相同的動作。就這樣,當身旁的人都還在討論剛才演些什麼,我們三個人就大剌剌的趴下來睡覺,完全不顧旁人的眼光。我想,其他的遊客一定都覺得:這三個人是怎麼了?要是問我:《唐.喬凡尼》到底在演些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風流的唐.喬凡尼風流闖禍之後,終於被逞罰、抓到地獄裡去了,而這也是我半夢半醒的過程中,對這齣劇碼的唯一印象。

  「看」完《唐.喬凡尼》,可能是在裡面打盹多少起了一些作用,看到唐.喬凡尼被抓到地獄之後,我已經有精神跟著拍手鼓掌,其實我不知道自己為何鼓掌?因為我在裡面,大概有二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昏睡的狀態吧!

  快步走出小劇院,走在微涼的布拉格,已經是晚上10點鐘,但是,街上的人潮卻絲毫未減,特別是舊城廣場四周的餐廳與咖啡廳,還是人聲鼎沸的。廣場上的建築物在黃色的燈光照射下,更有著另一種韻味。不過,我們這一天真的是累壞了,只想趕快回旅館,好好睡一覺,明天再繼續我們的旅程。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