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遊玩麗江大研古城不用有太多的計畫,只要放慢腳步閒逛。古城裡的客棧,很多都會提供免費的古城資訊和地圖,想搞清楚古城的巷弄環境,直接拿客棧裡的地圖就可以了。甚至,連地圖也不用拿,就隨興地慢慢走吧。大研古城是以兩條主要街道-新華街與東大街為主要骨幹從城門口通往古城中心,而古城又以四方街為中心,大小巷弄如同樹枝般不斷往後延伸。雖然如此,卻不用擔心迷路的問題,找不到方向了,往四方街走去就可以了。

  早上的四方街在九點以後開始熱鬧起來,卻沒有惱人的喧嘩。廣場上,聚集著一群穿著納西族傳統服裝的老人家,放起音樂,圍個圈圈,開始跳起納西族的舞步。遊客有興趣的話,參與其中也是可以的。這樣的表演,感覺像是老人家早上起來跳土風舞,只是因為興趣,自娛也娛人,讓四方街少了一點觀光味,多了一些在地文化的活潑生氣。

  就在四方街的一邊,會看到一座很醒目的木造門樓,名為「科貢坊」,從名字就可以一窺其義,一定是紀念這裡通過科舉考試的讀書人。果不其然,在清朝嘉慶年間,住在科貢坊巷子裡面的兩兄弟楊兆蘭、楊兆榮兄弟雙雙中了舉人。之後,楊兆榮的兒子楊碩臣又中了舉人,因此兄弟、父子、叔姪皆是舉人。在古代,中舉可是一件榮耀的大事,更何況,還一門三舉,所以當地的官府就在巷子口蓋了一座雙層的木造門樓,用來紀念與彰顯榮耀。不過,原來的門樓已經在1944年遭到火燒毀,現在看到的是之後重新整修的。在台灣,如果是在考試旺季,這一類的觀光區一定擠滿了考生,來這裡吸取好的磁場,希望能夠一舉中的,不知道科貢坊是不是也是如此?

   科貢坊的附近有一間東巴紙坊,敦厚的老闆穿著傳統的納西服裝,老闆說,頭上的翎毛是雉雞的尾巴,這是東巴勇士作戰時穿的衣服。至於東巴紙,則是名為千年不壞之紙,主要是因為紙的原料紙漿取自當地特有的樹種,做出來的紙有韌性、又防水,寫在上面的文字經過千年之後,仍然保有清晰飽和的色彩。

  經過科貢坊,我們循著黃山下段往萬古樓的方向走。很多的旅遊書介紹麗江大研古城時,都會刊登古城的黑色瓦片屋頂層層疊疊的美麗景象,要拍這樣的畫面,最佳的地點就是位於古城置高點的萬古樓,不過進入萬古樓需要人民幣15元的門票,討論之後,我們決定不到萬古樓,而是到附近有咖啡廳的客棧喝咖啡,邊喝咖啡、曬太陽,一邊看著腳下的古城景象,覺得這樣的人生真是愜意。 

  在麗江古城 ,有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店,賣東巴紙、少數民族披肩與服裝、繡花鞋、銀飾品、皮草,多數產品都沒有一定價格,憑自己的殺價能力而定。不過,有一家賣木梳子的小李子木雕,就在新華街上、我們住的客棧旁邊,卻是不肯給殺價,不過他的梳子價格一把人民幣10元,其實已經很便宜了,而且老闆還可以幫你刻上想刻的名字,我們也是買了好幾把。

  前往萬古樓的坡路上,有一家賣著麗江瓦貓的紀念品店,是很值得收藏的當地特色品。麗江瓦貓是用泥塑,放在屋頂上趨吉避凶的吉祥物,現在很多人家還是會在屋頂上放上一隻。這樣的典故,據說是因為納西人多是務農,家中養了貓可以幫忙解決鼠患的問題,所以就把貓當作吉祥物,並且做成泥雕像放在屋頂上。

  大研古城的古名是「寶塢」,清晨一早走在巷弄中,沒有甚麼遊客,只有流水潺潺聲,靜謐而舒適,就可以感受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古名了。寶塢古城內有兩個古井-「三眼井」與「石榴井」。井是古代人取水生活的來源,古城內有古井好像也沒甚麼大不了的。只是,知道了古井的結構,就知道納西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環境的生活智慧。所謂的三眼井是採三口井連接的設計,高度上從第一口井到第三口井逐漸下降,第一口井是用來飲用的,第二口井是用來洗菜的,第三口井則是用來洗衣服,因為井口有高度落差,洗衣服和洗菜的髒水不會回流汙染飲用水,且所有的水都不會浪費,真的很有環保概念。而且,現在古井還是繼續維持它的功能,還是很多當地人習慣在古井洗衣洗菜,不是變成只有觀光用而已。看著老祖先的智慧在現代仍然被使用著,再想到台灣很多的古老東西只剩下空殼,有著滿深的感慨。

  四方街往七一街的方向走就會經過氣派雄偉的木府。木府是元明清三朝掌管雲南的土司衙署,光看清雕細琢的入口門牌,就可見其恢弘氣度,雖然位在中國的邊陲,卻一點也不是蠻荒之地。說到木府,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面的木婉清,不過木婉清跟這個土司木府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話說元朝以前的雲南地區,就跟蒙古等少數民族一樣,並沒有統一的管理者,而是各個部落各自獨立生存。直到忽必烈進軍雲南平定大理國,雲南的政權才統一,忽必烈並給與最先歸順的部落首領官職,從此開始了土司管理的制度。後來到了明朝,朱元璋派兵擊破大理段氏的地方政權,在麗江的納西族土司趁勢率眾歸順,因此獲得朱元璋的賞識,賜予「木」為漢姓,後來掌權的土司為了保有其身分地位,就在社會各個階層施行「官姓木,民姓和」的制度,而木式土司採取代代世襲,一直沿襲至明清兩代。

  就在木府的入口前廣場,是一整排賣納西族風味小吃的攤位,像是栗子餅、麗江粑粑等。麗江粑粑是用當地的麵粉,加上火腿、化油與糖等調和,揉成麵糰,再桿成比CD大一些、有點厚度的圓餅,然後在鐵盤上煎成表面有點香酥焦黃。看到麗江粑粑的顏色,會覺得有點油膩,不過吃起來不會有油膩的感覺,還滿香Q的,到麗江遊玩,很值得一試。栗子餅則和我們的綠豆椪吃起來口感有點像,或許也是與漢文化交流之後的產物。 

  在麗江古城 遊走,越往巷弄的深處走,越能感受悠閒氣氛。古城裡層層疊疊、清靈飄逸的飛簷組成古城內最美的風景,每一個轉彎、每一次的回頭,都令人忍不住想將眼前的美景化為永恆。而在街角忽爾出現的納西婦女的背影,無論身邊多少觀光客穿梭而過、仍然怡然自得的神態,是令人難忘的人文風景。

  五一街上有一家賣雲南豆腐乳的小店,依照古法釀造的豆腐乳發得很軟爛入味(小店的創始人就是圖上的老婆婆),我買了一瓶帶回家,就很後悔怎麼只滿一瓶,因為才沒兩天,就被家人吃光了。



  到一個地方旅遊,我最喜歡去逛的地方就是市集或是市場,覺得在那裡才能最貼近當地的庶民文化與活力。在麗江古城 閒逛的清晨,發現麗江粑粑可不是只給觀光客吃的食物,很多當地人還是喜歡吃的,幾乎是當地人的國民美食了。到了麗江,我還是不改本性,看到攤子有人排隊,就不免想湊過去看看。像是在忠義市場看到的小店,就是看到很多人排隊,讓我也忍不住去排了起來。原本是想買阿伯在鐵板上烘烤的麵餅,沒想到排到我的時候居然一個都不剩,全給前面的買光了,但又已經排隊,索性就試試澆上黃油的另一種麵餅。這種麵餅吃起來香酥可口,滿口麵香,已經很好吃,讓我好想知道,我沒有買到的到底是甚麼滋味,可惜買的當天已經要離開麗江前往大理,所以也無法一探究竟了。

  下午我們即將搭上火車前往大理,因此把握最後的幾個小時,再到四方街附近的街道逛逛。中午在一家頗富盛名的「四川宜賓肥腸粉」吃午餐。這家店的一碗麵或涼粉,大概都是人民幣10元以內,非常划算。我點了一碗麻辣涼粉,讓我見識到甚麼叫做四川「麻」辣。說到這兒的麻辣,倒不是會辣到讓你變成香腸嘴,而是麻的程度,是我從來沒有經驗過的,我只是吃了幾口,就開始覺得整個口腔內壁麻了起來,好似有電波不斷擊打。那種感覺就好像小時候吃跳跳糖,嘴巴裡會一直感覺到畢畢啵啵的跳動感,只是跳跳糖的跳動感會隨著糖溶化了很快就散去,而吃了這兒的麻辣,竟是熱辣辣的跳動感在吃完麵之後數十分鐘還是可以感覺到,難怪四川麻辣可以成為當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食代表。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