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度回到大理,上午我們先是來到素有白俗夢幻民居稱號的「張家花園」。一進入花園,就會有一位接待人員帶領介紹花園的建築特色與格局。大理主要的住民是以白族為主,白族的姑娘稱為金花,男生則叫做阿鵬,那天帶領我們的是一位金花。我和朋友都覺得,白族的金花普遍都長得很清秀漂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穿著的關係,走起路來也很有搖曳生姿的韻味。

  白族民居的建築形式有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ㄧ進兩院」與「走馬串角樓」等特色,至於採用甚麼形式,就看主人家的經濟狀況以及家族的人數,張家花園被稱為白族夢幻民居,自然是所有的特色都看得見。一進入大門,最先看到的會是一面大型的遮擋牆,這也是白族民居的一個特色,就是大門不能直通院子,應該是類似我們的風水概念。張家花園的遮擋牆上面寫的是「百忍家風」,導遊說這是張家的家訓,白族人習慣把家訓寫在遮擋牆上,所以看到遮擋牆上的文字,就可以知道這家人姓什麼。不過,通常只有大戶人家才會寫上家風,一般尋常人家遮擋牆上面寫的多是風花雪月或是紫氣東來等一些吉祥話。

 

  走進院子,只見雕樑畫棟、層層疊疊的彩繪斗拱與精美雕刻。金花導遊說,這樣的建築形式不是只有在大戶人家才看得到,白族人是很重視居住品質的,所以即使是尋常人家裡,也是隨處可見精美的繪畫與雕刻,差別只在於大戶人家的建築更加細緻華麗,採用的材質更加名貴奢華。此外,建築的設計也不是只有美觀而已,還有特殊含意。例如,彩繪的斗拱如層層疊疊的雞翼,象徵的就是期望能夠子孫綿延。 

  每個角落,只見處處用繪畫、書法與雕刻藝術裝飾,精緻的程度一點都不輸給蘇州園林

白族人也很喜歡種花,院落的花壇中滿了各種樹與花朵,張家花園裡的茶花開得好美

  參觀白族民居,裡頭多會安排歌舞表演。坐下來,先是送上了三道茶,所謂白族的三道茶,是「一苦」、「二甜」、「三回味」,這是白族人待客的特色。顧名思義,第一道是苦茶,是用雲南的沱茶或是綠茶葉在鍋中烘烤過後,用滾水沖泡,入喉先苦後甘。甜茶則是以泡好的苦茶加入乳扇、生薑、蜂蜜或是杏仁片等,清甜潤口,第三道茶則是加入了花椒、肉桂與麻辣香油等,滋味是辛香撲鼻。這三道茶,訴說人生的體會應是由苦而甘。由此可見,人文思想與藝術不僅體現在白族的建築,連喝個茶都隱含這麼濃厚的人生哲理與智慧。

  就在三道茶中,歌舞表演在舞台上開始,忽然,我們看見接待我們的金花也出現在舞台上(左前方第一位就是接待我們的白族金花),真是辛苦,而且她一人還分飾兩角,ㄧ開始是開場表演,在之後的白族婚禮歌舞中,扮演的則是娶媳婦的婆婆。其實我們在大理的這段期間,氣溫只有10度左右,這些表演者都只穿著輕薄的衣服,演出結束才趕緊穿上大衣禦寒,真的是很辛苦。

  白族女性的服裝,最具特色的就是頭上的帽子,導遊說,白族女生頭上的帽子就代表大理的四大美景風花雪月,也就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白色的繐子就代表下關風,因為風一吹來,繐子就會隨風飄曳,上關花就是帽子上綉的花朵,蒼山雪就是頭上那一道白色的短繐子,洱海月就是那彎彎的造型。我覺得,溫婉美麗的白族姑娘戴上這樣的帽子,應該也算是大理的一個美景之ㄧ。

白族向來以熱情好客與喜好歌舞聞名

白族民居的建築中處處可見精緻的木雕,木雕工藝隨處展現在格子門、橫披、柱頭、窗櫺上面

有的窗戶是呈現山水美景的大理石,有的則是綉上精美刺繡的作品,精緻秀麗至極,讓人對白族居住環境的精雕細琢嘆為觀止

  逛完張家花園,我們又回到古城吃雙橋園的過橋米線與氣鍋雞。雖然已經有些飽了,我又看見對面有個小攤子,老闆娘開始烤起燒餌塊,還是忍不住跑去買了一個。雲南的餌塊是用當地的大米蒸煮樁打之後,揉製而成的米塊,類似我們的麻糬,不過口感不似麻糬這麼有黏性,比較像再稍微軟一點的台式肉圓皮。因為沒有添加任何的調味料,餌塊只有濃濃的米香味,搭配裡頭放的一些餡料,米香味中透著餡料的淡淡鹹香,很天然的滋味。

大理古城有很多銀飾店,在店外就可以看到工匠在打銀飾

古城外面的市集,可以看見後方的民居白色的粉牆上就有美麗的彩繪裝飾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