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車穿越瑪拉史塔那幽靜的街道

  城市規模僅算是中型城市的布拉格,卻似乎怎麼走也走不盡、看不完。在布拉格的最後一天,我們依然是從共和廣場開始一天的旅程。只不過,我們這一天不走塞雷德納街(Celetná)進入舊城廣場,而是沿著舊城區邊陲的街道,慢慢的找尋隱藏在小巷子的風景。布拉格的街頭,不僅建築迷人,偶爾還可以看見不知名的廣場一角立著的街頭裝置藝術,像是照片中看到的音樂演奏噴泉,演奏各種樂器的表演者雕像圍著噴泉恣意的彈奏著,會覺得好像真有樂曲隨著噴泉的水流瀉而出,讓這個小角落多了一股生命力。

  在布拉格的巷弄裡逛著,最有趣的,就是隨時都會發現旅遊書裡沒有介紹、卻令人不覺莞爾的建築裝飾,在舊城區小巷裡發現的這間「三兄弟之屋」,房子正面鑲著一個大型的木雕,三個穿著一樣的男子前後站著,好像是在跟經過的人打招呼,最後面那個男子的右手抓著中間男子的肩膀,像是想從最裡面探出頭來,相當的栩栩如生。

  在水果市場(Ovocny)和茲雷那街(Železná)之間座落著布拉格最為古老的劇院-城邦劇院(Stavovské divadlo)。1787年,莫札特就是在這裡親自指揮《唐喬凡尼》的首次演出。也因為如此,唐喬凡尼這齣戲幾乎已經成為布拉格的代表之一,演給觀光客看的木偶劇,就以唐喬凡尼為主要劇碼。

  繼續沿著茲雷那街往前走,會經過中歐第一所大學-查爾斯大學(Karolinum),不過經過幾個世紀之後,這棟建築物大部分的結構都是日後改建的新建築,唯一留下來的遺跡只有那座精緻華美的木雕凸窗,讓人們仍然可以一窺查爾斯大學的原來風貌。

  沒有時間的壓力,我們隨意的在舊城區的小巷子裡逛著,再一次體會:為什麼這麼多人一到布拉格就會陷入瘋狂採購的情緒中,因為這些隱身在巷子裡的舖子,賣著太多可愛精巧的工藝品, 讓人真想一次帶回家。

 茲雷那街的店鋪賣著造型獨特的陶藝品

  通往舊城廣場的巷子裡,賣著很多便宜的圖畫、圍巾、帽子、手工藝品 (我們在布拉格的時候雖然已經接近夏天,但是還是看得到那種俄國人戴的毛茸茸帽子,奉勸住在亞熱帶的人千萬不要一時衝動買回家,因為除了去超級冷的地方,一定會落得被束之高閣的命運)

  迪恩院後面巷子的貓咪工藝品專賣店,全部的藝品都有貓咪呦!連門口都有一隻超級酷的木雕貓咪蹲在那邊迎接客人,主人還用鐵鍊把貓咪「綁」起來,應該是怕客人太喜歡她,把她偷偷給抱走了吧!

  • 猶太區(Josefov)

  在迪恩院吃完中餐,我們沿著Pařížská街來到猶太區,充滿著愉悅的心情,還沒意識到待會兒自己的心情將轉而成為無止盡的震驚。

  猶太人在歐洲一向受到執政者與信仰基督教民眾的排擠,在布拉格也不例外。早在十一世紀,布拉格的猶太人就被隔離居住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區域,因為沒有受到妥善的衛生管理,猶太區的環境相較於其他地區顯得雜亂無章。1890年,猶太人居住的區域險些因為這裡的環境有害健康的因素,遭到全部拆除的命運,還好部分的古老建築後來留了下來,才沒有讓文化在此鑿刻下的痕跡全然被抹去了。

-舊新猶太教堂(Staronová synagoga)

  舊新猶太教堂是歐洲最古老的猶太教堂,最剛開始被取名為新猶太教堂,後來在這棟教堂的隔壁又蓋了其他更新的教堂,它因此變成「舊」的「新猶太教堂」。雖然在執政當局進行猶太區的拆除工程之後,其他更新的猶太教堂紛紛被拆除,這個名字仍然繼續沿用下來,為猶太區曾經發生的故事留下紀錄。跟許多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堂比較起來,這棟猶太教堂顯然樸實許多,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高聳的鞍形屋頂和磚砌的三角牆,遠遠看就像一把燃燒的火焰.。

  在舊新猶太教堂的旁邊,座落著一座優雅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也就是猶太市政廳(Židovská radnice),這棟建築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鐘塔上的鐘 (下面的那一個) 是以逆時針方向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希伯來人閱讀的習慣是由右至左,所以才做成這樣的設計。不曉得,這樣的習慣是不是也被希特勒解讀為「猶太人就是要顛覆基督教世界的傳統」,被當作屠殺猶太人的藉口之一。

-平卡斯猶太教堂(Pinkasova synagoga)

  參觀平卡斯猶太教堂之後,大概很少人能夠立即拋去那一股哀傷的氣息。當希特勒大舉屠殺猶太人的時候,捷克的猶太人也無法倖免於難,平卡斯猶太教堂紀念著二次世界大戰77,297名受難者,也為這個暴行留下抹滅不去的歷史痕跡。

  建於1535年的平卡斯猶太教堂,自從設有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受難的捷克與斯洛伐克籍猶太人紀念碑之後,便成為哀悼與紀念猶太受難者的主要聖地。步入教堂,只見牆上密密麻麻的碑文,紀錄著每位受難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受難的日期 ,以無聲卻又深厚的力道表達著深刻的譴責。

  教堂中同時展出當時在納粹集中營中受難的7,500位孩童的畫作。有的孩子畫著自己牽著媽媽的手,有的孩子畫著眼中所看見的暴行,有的孩子畫著藍天白雲,有的孩子畫著自己的家,彷彿是在祈禱早日恢復自由,回到自己的家。我們無聲的跟著人群緩步向前,心中的不忍卻不斷湧現,當大部分的孩子還天真的不用去想未來的問題,這些孩子卻只能在被禁錮的環境中,畫下自己的恐懼、悲傷與期待,而不知道明天會在哪裡?

  步出教堂,走入位於平卡斯猶太教堂後方的猶太墓園(Straý židovský hřbitov),我們再次見到了猶太人過去在歐洲所遭遇的不公平處境。在這個小小的墓園裡,歪歪斜斜的立著一萬兩千多座墓碑,但實際埋葬在這裡的卻是超過了10萬個棺木。因為猶太人只能葬在這一塊有限的土地上,當空間不夠用時,就只能用一個疊一個的方式爭取空間,層層疊疊,相互交錯,已經無法辨識誰上誰下,幾乎就是一個亂葬崗。處境艱危的猶太人,連死後也無法找到一個安身之處。

  • 伏爾塔瓦河畔與查爾斯橋

  帶著沈重的心情離開猶太區,我們快步走向伏爾塔瓦河畔,希望緩緩流動的河水能夠帶走這股哀傷的氣息。遠遠望著對岸的布拉格城堡與漸次的紅瓦屋頂,我們才從剛才的震驚中慢慢平復。

  又來到了查爾斯大橋上,橋上依舊是人潮洶湧,街頭藝人組成的樂團在橋上演奏著爵士樂曲,我們就這樣倚在橋的石砌欄杆上聽著動人的爵士樂曲。這個時候,一對外國夫婦即興地隨著音樂跳起舞來,雖然他們腳上穿的是厚重的運動鞋,身上只是簡單的T-恤運動衣,也沒有花俏與華麗的舞姿,但那種不刻意傳遞的幸福,讓我覺得那是我看過最美麗的舞步。

  • 靜謐的瑪拉史塔那與坎帕島(Kampa)

  離開查爾斯橋,我們漫無目的的穿梭在瑪拉史塔那的巷弄中,只想利用這最後的幾個小時,好好的把布拉格的街道之美印在腦子裡。Mostecká街上有著三之鴕鳥壁畫的四星級旅館 -「三隻鴕鳥之屋」(U Tří Pštrosů),華倫斯坦宮(Valdštejnské náměstí)四周幽靜的街道,以及牆上有著鮮明塗鴉、處處是水磨坊與花園、嬉皮主要的聚會場所-坎帕島,成為我們在布拉格留下的最後一頁風景記憶。

  • 布拉格的爵士樂

  布拉格舊城區的街道高度,在13世紀之前遠低於現在的高度,因此常受水患之苦,後來統治當局逐漸提高街道的高度,使得許多羅馬式房間的屋子現在都變成地下室,而布拉格人就在這些房子裡開起酒館,演奏起爵士樂。

  這一天,我們在迪恩聖母院後方的一間酒館度過在布拉格的最後一晚,在燈光昏黃的地下洞穴中聽著現場的爵士音樂表演,看著憨厚的貝斯手很盡力的想用帶點花俏的動作搭配他的琴藝,讓現場的氣氛更加高亢。雖然貝斯手的動作怎麼看都覺得蹩腳,卻一點也不會影響演奏的水準。聽著爵士樂,喝著捷克啤酒,我只想說:布拉格!我一定會再來拜訪!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