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舊城廣場(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

  史塔美斯妥的舊城廣場,幾乎是我們在布拉格旅行時,每天必經的一個據點。儘管已經在這裡蹓躂過幾次,每次來到舊城廣場,還是會有新的發現與不同的心情。宗教改革家胡斯(Jan Hus)的青銅雕像始終在廣場的中央屹立不搖,不同的是坐在雕像底座階梯上的遊客,總有著不同的組合,以不同的表情觀賞廣場上的各式建築與身邊經過的人群。或許因為廣場旁的街道以放射狀向四周擴散,使得廣場上融合著歡樂與浪漫的氣氛不僅在廣場上縈繞,更順著周邊的街道向四周蔓延、迴盪不已。

  在有「建築博物館」美譽的布拉格,光是在舊城廣場,就可以一窺布拉格建築的瑰麗,在仍舊保持中古世紀風貌的舊城廣場轉個一圈,斯托奇屋(A-Storch-Syr)、金斯基宮(Goltz-Kinských Palác) 、迪恩聖母院(Chrám Matky Boží před Týnem),以及聖尼古拉斯大教堂(Chrám sv. Mikuláse),無一不是經典之作。座落在廣場東南角的斯托奇屋,正面有著一面精細雕琢的大型木雕凸窗,加上牆面上聖溫瑟拉騎馬的彩繪畫像,雖然位在廣場的邊角,獨特的造型卻是無法讓人忽略她的存在。

  在廣場西北角,與斯托奇屋遙遙相對的是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築-聖尼古拉斯大教堂。為了讓建於狹小空間的聖尼古拉斯大教堂能夠展現其光芒,建築師將高聳的圓頂與兩座高塔作為重心,營造建築物俯視廣場的印象。遠望聖尼古拉斯大教堂,其優雅的姿態宛如一位端莊的貴婦,帶著一種尊貴的神態看著廣場上來來往往的人群。

  在廣場四周的建築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東側的迪恩聖母院了,這座有著羅馬式的中殿、哥德式的尖塔與巴洛克式拱頂的教堂,從14世紀開始,就已經在廣場上看著布拉格的流變興衰,更是廣場上最為醒目的地標。在她身上,可以清楚看見歷史所刻鑿的痕跡,在那古老的外表下,蘊含著一種悠遠而深厚的韻味,高聳而醒目的建築主體卻有種說不出的含蓄之美。和布拉格其他的教堂不一樣的是,迪恩聖母院開放的時間並不長,一天只有在下午3點半到5點半的時間才能夠入內參觀,所以想看看迪恩聖母院內部設計的話,可得事先規劃參訪的時間。

  在迪恩聖母院的左方,是有著巴洛克式風格及洛可可式裝飾的金斯基宮。1948年,當時的捷克首相就是在這裡宣佈捷克正式成為共產國家。事隔數十年,金斯基宮已經不見絲毫的政治味,有的只是濃厚的藝術氣息。現在,金斯基宮已經被改為展示繪畫藝術品的國家美術館。

  走在布拉格的街頭,最有趣的就是隨便在一個角落,都會發現建築師的巧思。布拉格的建築不僅華麗、典雅、莊嚴,許多建築在細部的設計上,常常令人不經意瞥見時,不由得發出會心的一笑。像是金斯基宮旁邊的石鐘之屋(Dům U Kamenného),就在房屋的一角嵌入一座石刻的鐘型雕塑。在廣場上看著這棟建築物的正面,我怎麼樣也無法理解這座建築跟石鐘有什麼關係,等到經過巷子,抬頭望見這個雕塑設計,不禁莞爾一笑。就像布拉格其他的建築一樣,你一定可以在建築物的某個設計上,找到她的名字的由來。不知道當初建築師是因為什麼樣的靈感所以做了這樣的設計?他大概也沒想到,在整個建築主體佔有比例相當小的雕塑,在數百年之後,仍然給遊客這樣大的驚喜吧!

  舊城廣場四周的街道以放射狀向外延伸,在這些蜿蜒曲折的小巷弄中,往往能夠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這一帶,我最喜歡的就是迪恩聖母院後方的迪恩院(Týn Court)。範圍並不大的迪恩院就像是隱身在巷弄裡的四合院,不過隔著一個街口,卻自成一方天地,把舊城廣場上的熙來攘往隔絕於外。在這裡,靜謐得聽得見遊客的腳步聲與絮語,以及院落樹梢上的小鳥啁啾聲。

  迪恩聖母院裡開著許多精緻的小店,還有一家菠丹妮的專賣店,這家專賣店大概是迪恩聖母院裡人潮最擁擠的地方吧!不過對我而言,最吸引我的不是菠丹妮那些散發著自然香氣的用品,而是許多小店靜置在店門口的擺設,讓迪恩院更增添了一番雅趣。

  那天,我們從迪恩院走回舊城廣場,遠遠就聽到傳來的樂音,原來是廣場上有五位老人家組成的樂團,正好在演奏著爵士樂曲。走在四周滿是美麗建築的舊城廣場,太陽暖暖的曬在身上,還可以聽著悠揚的樂曲,難怪這麼多人來到布拉格都會愛上這裡,因為走在布拉格,總是隨時會有新的景觀可看,有不同的小小驚喜。

  來到被稱為百塔之城的布拉格,別忘了找個高塔爬上去,遠眺布拉格綿延不斷的紅瓦建築,體會「數大便是美」的壯觀美感。來到舊城廣場,不妨爬上舊市政廳的最頂端,享受那種清風伴隨紅潮迎面襲來的感受。我覺得,遠眺整個布拉格的最好時候,或許會是在黃昏時刻,當夕陽斜照,一片金光灑在紅瓦上所形成的光輝。嗯...下一次有機會再來到布拉格,這一定會被我列為必要的行程之一。

  • 卡瑞納(Cukrárna)的捷克甜點

  說老實的,所謂的捷克美食實在沒有令人一再回味的魅力,不過,甜點倒是相當值得品嚐。在舊城廣場往小廣場(Malé náměstí)的巷子裡,有一家卡瑞納甜點屋,賣著各種捷克式的糕點,以及當地製作的冰淇淋-zmrzlina。一走進店門口,馬上就會被冰櫃裡的冰淇淋深深吸引。聰明的店家用大量的原料放在冰淇淋上面作為裝飾,完全不用解說就可以知道那是什麼口味,看起來很香醇濃郁的冰淇淋與精心的擺設好像不斷的跟我們招手,光是站在冰櫃前面,我的口水就已經快要滴出來了,當然是不會輕易放過這個享受美食的大好機會。

  捷克式的冰淇淋吃起來有點介於美式冰淇淋和義式冰淇淋之間,不像美式冰淇淋的奶味這麼濃厚,又比以水為主要原料的義式冰淇淋來得醇厚一些,應該很適合喜歡重口味,卻不喜歡奶味的人的喜好。吃冰淇淋的時候,還可以來一壺熱熱的紅茶,享受淡淡的茶香與口中的冰淇淋融合後,口齒之間留著淡淡甜味的喉韻。

  • 小廣場(Malé náměstí)

  來到舊城廣場後方的小廣場,別忘了好好的逛一下這裡的市集。廣場中央用遮雨棚搭蓋的舖子裡,就好像我們的夜市,賣著各式的農產品、花藝、工藝品。想要找便宜的拉線木偶之類的玩意兒,來到這邊就沒錯了,甚至還有專門賣圖像藝術書籍的塔森(Taschen)出版社的書籍(不過,從印刷的質感看來,那應該是仿冒品)。在這裡慢慢尋寶,應該可以買個痛快。

  • 新城區-溫瑟拉廣場(Václavské náměstí)

  被稱為新城區的紐威美斯妥(Nové Město),其實也已經發展了五六百年了。相較於舊城區的觀光榮景,這一帶可是真正捷克人日常生活活動的主要區域,尤其是長約1公里的溫瑟拉廣場(Václavské náměstí),林立著餐廳、旅館、服飾店與百貨商城,想要逛街購物,看看布拉格的最新流行,來新城區就對了。當然啦,布拉格的購物區自然不能跟巴黎那些大城市相比,而對我來說,在布拉格新城區看看一些新藝術的建築,或是在咖啡廳坐一坐,比起在這裡逛街購物來得有趣多了。畢竟,脫離社會主義不到20年的布拉格,最吸引人的還是建築的風貌與存在城市街角的文化底蘊,而不是前衛流行的現代時尚。

  可別看溫瑟拉廣場現在熱鬧非凡,過去,這裡可是布拉格舉行遊行活動的主要地方,就像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有著象徵宣示人民意識的代表性意義。電影「布拉格的春天」裡,俄國打壓「布拉格之春」運動,將一輛輛坦克開進布拉格,就是以溫瑟拉廣場為主要場景。

  1948年,捷克正式成為社會主義的國家之後,政治哲學家開始體驗到理想中的社會主義是不太可能實現的。1968年,出任共產黨總書記的杜伯切克(Dubcek)於是開始進行政治、社會與經濟改革,倡導所謂的「人性的社會主義」改革運動,此舉卻遭致蘇聯率領華沙公約的五國聯軍,侵入布拉格進行鎮壓,經歷一番流血事件之後,「布拉格之春」運動終告失敗。

  「布拉格之春」運動失敗之後,捷克人並沒有就因此低頭。在聖溫瑟拉雕像的注視之下,儘管面臨蘇聯大軍的槍砲威脅,各種示威抗議活動仍舊不斷上演,終於在1989年,大規模的示威與罷工活動主導的「絲絨革命」,迫使捷克的共產政府與民主人士分享政權,後來聯邦國會選舉哈維爾為總統,數個月之後,捷克快速的進行民主改革,終於瓦解了共產黨的政治統治。

  看著溫瑟拉廣場上紀念犧牲者的紀念碑,或許應該要感謝這些犧牲的烈士們,因為他們的犧牲,捷克才得以步入民主世界,而我們這些外來客也才有機會一窺這個中歐城市的美麗風貌。

舊城區的彩色鋼杯專賣店

arrow
arrow

    Sabrina 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